“無論曹操是好還是壞,但不可否認他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人,他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他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注釋過孫子兵法。這些為他后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穩健的基礎。”
“曹操曾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眾所周知天子腳下,隨便砸到一個人都可能是高管權貴家的子嗣,有多難治理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可是曹操卻半點不秫,一上任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懸于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
彼時漢靈帝寵幸的宦官,十常侍威名赫赫,手握大權,誰人不知。
而十常侍之一蹇碩的叔父違禁夜行,誰都以為他會大事化了,誰知道曹操卻毫不留情,將蹇碩的叔父用五色棒處死。于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當然啦,曹操也因此得罪了人,他們難以中傷曹操,畢竟曹操他也是十常侍后裔。
曹操的祖父是大長秋曹騰,曹騰在宦官中名聲很不錯,而曹騰收養了曹操他爹,所以曹操也就是曹騰的孫子。
有了這層關系,十常侍的一些手段自然不可能對著曹操,最后曹操被以舉薦為名,明升暗降,外調為頓丘縣令。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年輕的曹操確實很有魄力,遵紀守法,有一顆為民請命,干大事的心。”
劉備不予置否,“無論當年如何,現在都不一樣了。”
“后來十常侍越發橫行無忌,構陷朝臣,彼此之間互相攻訐,于是曹操多次上書進諫,雖偶有成效,更多卻被置之不理,在朝政日益的情況下,曹操終于知道上諫是沒用的,皇帝不想聽,也沒能力處理這些問題。”
光武帝劉秀幽幽一嘆,這也曾是我大漢的忠臣良將啊,為何就一步步的走到大漢對立面呢。
是大漢真的沒救了嗎
“這也就是“知不可匡正,遂不復獻言”了。”
還不是后來手握大權的曹操回想起往事,突然有些傷感,靈帝已逝,天子被董卓把控,地方有割據勢力,他看似一步步走向天幕所說的那個地步,可又都是無法避免的。
他想要匡扶漢室,就必須掌握權利,可當他真的平定北方后,他已經如日中天,若不自立,朝廷豈能容得下他
自古功高震主,淮陰侯舊事尚且歷歷在目,漢家天子多寡恩,殺功臣何以計數天子有容人之量乎
曹操并不蠢,恰恰相反,作為一代梟雄,哪怕那是后來的他,度過剛知道自己后來為什么成為魏武帝的震驚和不敢置信之后,他仔細思考,也就是知道自己未來為什么會走到那個地步
進退不得,與文若決裂
他豈敢把一大家子的命運交給他人決定他豈敢把跟隨自己的那些人的命運交給他人決定
何況還有權利腐蝕人心。
曹操想權利真的有那么誘惑嗎讓你未來迷失自己
我曹孟德以后也會變成自己厭惡的那種人嗎
一生汲汲名利,猶如蠹蟲。
公元200年以前的曹孟德難以理解。
荀彧和戲志才和他對坐,各有思量。
戲志才余光評估著荀文若,他如今是怎么想的若是十數年后他可能沒辦法再做什么,現在卻不一樣,他和主公沒有那么深厚的情誼,而主公大勢也尚未成,一切都還可以及時打住。
荀彧垂眸,白皙的手摩擦著杯子,靜默不語。
“沒幾年,黃巾起義爆發了,這場平叛并沒有像朝廷想的那么簡單,輕而易舉的可以被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