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露出一個笑容,他也不算一事無成了。
“文學批評家鐘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并在詩品中把他列為品第最高的詩人。”
李一笑道“雖然現在大家都說李白杜甫蘇軾等大佬,但是在古代,曹植還是很受推崇的,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甚至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王士禎撫須點頭,覺得自己評的很公正。
“盡管我心里,李白是yyds,杜甫大大超級牛逼,蘇軾特別棒棒噠,而曹植也還不錯。
但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嘛。”
言下之意就是不贊同并列了。王士禎眉頭一頭,忍住和天幕說道說道的念頭。
“尊重每一個人的想法。”李一繼續愉快道“雖然但是,曹植的文章詩賦確實很華麗,因為出色的文采而被曹操喜愛,顯然,比起二兒子的怨婦詩,曹操更喜歡曹植的風格。”
怨,怨婦詩。曹丕垂頭喪氣。
曹操:確實不是很欣賞子桓的文風。
“既然喜愛他的文采,繼而更關注這個兒子,然后心里就開始有點想法,曹魏陣營的繼承人之爭也主要在曹丕曹植這對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之間。
曹操幾次選擇繼承人猶豫不定就是因為喜愛這個兒子的才華,畢竟曹老板自己就是文采出眾,擁有文人感性的一面。
但是眾所周知,詩人都比較隨心所欲,好美酒,行事隨意,所以曹植幾次犯了曹操的禁忌,最后曹操才下定決心立曹丕。
曹丕當皇帝之后,曹植的處境是不太好,主要是政治抱負不得施展。
眾所周知,絕大多數詩人其實是拿寫詩當興趣愛好,本心是有理想有抱負想當大官的,曹植自然也是政治第一,詩賦第二。
可惜,作為曾經的競爭對手,曹丕防備他,只肯給這個弟弟優厚的待遇,但對任用他沒什么興趣,但也沒虐待他,先封侯邑八百戶,隔年封王邑二千五百戶。
沒幾年,曹丕南征歸來,路過雍丘,與曹植見面,又增其戶五百。
想想別人兄弟爭皇位,那是打生打死,贏了的人都是要趕盡殺絕的,由此可以看出曹丕對這個弟弟已經很不錯了,結果他還是郁郁寡歡。”李一不開心道“我還想做個富貴閑人,多好啊,可惜沒有。人與人之間果然沒辦法感同身受。”
曹植臉鼓了鼓氣,委屈的看著哥哥。
曹丕沒好氣的看了他一眼,“又沒有欺負你。”
曹操暗暗點頭,子桓做得很到位了,倒是子建這孩子,還是得磨練磨練,什么郁郁寡歡,說不定才活四十一歲就是因為這個。
沒事去游山玩水為文學做貢獻不行嗎這孩子就是喜歡想多。
“曹植的文學創作分為兩個時期,前期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洋溢著樂觀、浪漫的情調,對前途充滿信心;后期自然是他哥上位,他懷才不遇了,由于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他的詩歌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莊雅,又蘊含著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譎。
經歷了磨難的曹植和所有詩人一樣,詩賦有了進一步的變化。
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映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
曹植的詩有自己鮮明獨特的風格,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要知道在此之前文壇都是十分盛行樂府詩的,可是這之后就開始發生了轉變。”
唐宋的文人都點頭,推崇曹植自然有其特別之處。
“總之,三曹的文章詩賦都是很厲害的,成為建安文學的主流也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權勢。
說起來,他們的文學創作作還有一個共同特點,都隱約指出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隱士成風,很多人才不為朝廷所用。
四百載漢家天下留下的痕跡終究太深,短時間內很難撥出,這時候的曹魏面臨和大秦相似的問題,那就是有才之士多隱匿民間不為朝廷所用。
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靠時間去磨去痕跡,另一方面就是要統治者好好治理天下,總要讓人家看見你們的能力,成效和誠意吧。”
秦始皇終于給了天幕一個眼神,六國的頑固分子確實很多,也不時給朝廷增加煩惱,問題比這魏國嚴重多了。
不過天幕出現情況倒是好了一些,畢竟天幕對大秦的喜愛是可以看見的。
有時候,神明的力量確實很有用,尤其是這個神明還不會對你指手畫腳,可比什么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