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陵寢始建于公元223年,諸葛亮專祠建于唐以前,與劉備的昭烈廟相鄰,所以說最開始武侯祠和昭烈帝廟是分開的,沒有合在一起的,一直到明朝啊,有個王爺,他是個大聰明。”
朱元璋聽著怎么不像是夸獎。
“他看見武侯的香火比昭烈廟旺盛,于是就干脆把二者合在一起,好家伙,這是要讓備備蹭香火嗎”
李一捂嘴笑道“后來歷代統治者想方設法突出代表皇權的“漢昭烈廟”,但成都的百姓偏偏就要稱它“武侯祠”,這樣的“拉鋸戰”持續了一千多年。
主要是吧,武侯確實為百姓做了很多事情,大家都發自內心的感激,一代代留傳下屬于他的傳說,成為一種習俗一種信仰了。”
“看來這諸葛亮確實聲名斐然。”兩漢的人都露出意外的神色,也有可能是劉玄德死的早,統治蜀中沒有多少年,而諸葛孔明卻是牢牢扎根蜀中那么多年,實實在在的為那個地方做了很多事情。
劉備思索一下也大概知道自己為什么不如孔明得百姓敬仰了,聽天幕說孔明做的那些事情,他都為之嘆服,“這是孔明你愛護百姓所以他們知道了,也回以愛戴啊。”
諸葛亮微微松了口氣,主公沒有介意還好。
三國以后的蜀中的百姓都不由的點頭,他們都是聽著武侯的故事長大,何況時至今日他們都還在享受武侯的遺澤,當然要祭拜武侯感謝他的饋贈啦。
“說到這個還是重新說一下關于丞相立廟的事情,公元234年8月,諸葛亮死后,由于蜀漢人民對他的熱愛,蜀漢國治下的許多地方便紛紛上書,請求為諸葛亮修建祠廟。
但當時朝廷認為,覺得不合禮制,而且若在京師成都建,也怕沖了祖廟,沒有采納。
二十多年后,中書郎向充、步兵校尉習隆等再次上表劉禪,請求為諸葛亮建祠立廟,這一次劉禪同意了。
當然還是不能在成都建廟,只能在沔陽為諸葛亮立廟。
但是,蜀中百姓仍不滿意,開始四處為諸葛亮建祠修廟,甚至在劉備墓葬旁也建起了武侯祠。”李一簡單說了一下,“這件事具體就是這樣,其中有什么考量與當時的蜀漢情形也有關吧,這里就不多說了。
值得一提的是,君臣合廟的就是劉備惠陵處的這兩個廟。
彼時宋元戰爭之后,蜀中文化古跡受到重創,于是對杜甫草堂、青羊宮、萬福寺等景區予以修繕和保護。
到了昭烈廟和武侯祠時,蜀王看見了相鄰的兩個祠廟呈現截然不同的狀態,劉備墳塋“孤冢累然”,旁邊的武侯祠卻香火興盛,頓時很不是滋味。
于是他創造性地提出“君臣宜一體”,把諸葛亮請進了昭烈帝廟,咳咳,是不是想讓備備蹭香火咱們也不知道,反正就這操作很666。”
劉備哭笑不得,倒也不至于吧。
“后來幾經戰火,可是武侯祠總是能保存下來,大概是丞相的粉絲群里大佬很多的原因吧。
到了我華夏建國,那十年據說要拆掉各種祠廟,也是周大大說不能動武侯祠,所以順便把備備的昭烈帝廟給保存下來。”
“我真的是要笑死了,備備好慘啊。”李一笑了好一會才繼續道“不過也很幸運的保存了廟宇。”
劉備面色微紅,有些不好意思吧,又忍不住松了口氣,心里埋怨一下,后人怎么還那么兇殘要拆廟啊,又不是淫祀,但好在沒事
“孔明,你可真是我的福星。”劉備情真意切道,半點沒有不好意思,有本事別人也跟他一樣有這么好的孔明輔佐啊嘿嘿。
諸葛亮欲言又止,最后搖頭沒有說什么,主公開心就好。
“到了現在,大家都把昭烈廟叫做武侯祠,去祭拜武侯的時候就順便給備備也上一柱香。”李一笑道:“其實備備的人氣也不錯了,只是武侯的人氣,即便是放眼歷朝歷代,與眾多超人氣名人相比也不遑多讓,是真正的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