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天幕說的那什么,登月碰瓷啊
“扯回正題,晉朝是真的有夠亂的,而埋下這個混亂的根子卻是司馬炎。
晉朝的開國皇帝親手埋葬了這個國家,他為自己選了一個非常不合適的繼承人。
秦始皇和隋文帝都算是不知不覺被坑的,但是這個晉武帝可不是。”
秦始皇不想知道晉朝開國皇帝有多坑,畢竟晉朝還沒有怎么受傷,他已經先被捅了好幾刀了。
隋文帝揉額,這種事情就沒必要一再強調了吧,誰不知道司馬炎腦子有坑啊。
“夏商周、秦漢、隋唐、宋元、明清,是不是很順口,好像沒什么不對勁的,沒有某晉的事情。
我以前讀書的的時候,不敢相信自己對晉朝是真的沒什么無印象,畢竟我古代史的成績一向不錯,結果從初中到高中我幾乎沒有什么印象不說,還不影響歷史成績
就真的大家不但不愛提起晉朝,連考試考點都幾乎無的那種。
只有背順口溜的時候才想起來還有魏晉南北朝,魏還好,三國存在感屬實高,而剩下的晉和南北朝,咳咳,我會說我那時候一度以為南北朝就是指南朝和北朝兩個朝廷對峙之類的嗎
然后壓根沒思考過晉夾在中間有啥用,就是念著順口罷了。
后來混歷史圈,大家也都只愛提秦漢隋唐宋明清,真的就是大家寧可把不是大一統的宋排進去,也不把某晉排進去,某晉就該反省反省了,讓人連提都不愿意提。
我們常說宋朝軟弱無能,但是宋朝的經濟、文化發達,百姓的生活環境相對寬松。
而晉朝不僅比宋朝更加軟弱,百姓的生活更是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我們對大宋是恨鐵不成鋼,對晉卻是根本提都不想提。”
宋朝咱就說罵晉就罵晉,為什么還要提起我們
“當然,司馬炎雖然不干人事,但是司馬家的缺德卻不是從他開始的。
人們對于晉朝有一句話就是生于不義,死于恥辱。
晉朝的根基并非自司馬炎而來,他頭上還有三個姓司馬的搞接力賽呢。
想當年,曹叡臨終時,作為肱骨之臣的曹爽和司馬懿受命托孤,輔佐曹芳。
曹芳登基后,曹爽經過各種操作,逐步架空司馬懿,而司馬懿一直隱忍不發。
他一向很能忍,這不曹爽看他被他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就放松警惕了。
一天,曹爽陪同皇帝去高平陵祭奠先皇,司馬懿趁機控制了洛陽,并據守洛水,把曹爽和皇帝堵在洛陽城外。
然后給皇帝上了一個奏表說“曹爽他有不臣之心,我作為托孤大臣不能不管,我已經上奏太后了,太后說我做得對,曹爽必須免職”
咱也不知道太后是不是真的就這么想,反正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就是了。
司馬懿又說“曹爽要是不把皇上您送回來,我就不客氣了。我此刻在洛水駐有大軍,請皇上放心”
這奏章是給皇帝看得嗎當然不是。
曹爽一看,頓時慌了。
他手下的謀士桓范說“你去許昌啊,學學曹丞相當初起家的操作”反正曹爽也姓曹,帶著小皇帝比當初曹老板帶著漢獻帝還名正言順呢。”
曹操臉一綠,但心里是連連點頭,沒錯,魏國姓曹,這時候不帶著皇帝跑更待何時,到時候再將司馬懿打為叛逆,天下舉兵而攻之,這難度可比他現在小多了,又不是說司馬懿已經權傾天下。
很多人都是一樣的判斷,這波不難搞啊,穩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