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趙匡胤上位之后也怕了,對武將多有防備,但是他做得很體面,沒有說鳥盡弓藏,而是杯酒釋兵權,保全了和昔日的兄弟如今的君臣情誼,又收攏了兵權,做得讓人很是稱贊。
要知道很多皇帝的扣分點之一就是喜歡鳥盡弓藏,當初打天下需要人家的時候就是小甜甜,恨不得人家多打幾場勝仗,不需要的時候就是功高震主,呵呵一鳳陛下手下有一整個滅國天團,也沒見一鳳陛下害怕啊。”
“所以在這一點上,趙匡胤做得的還不錯,大家體面分手。”
趙匡胤抽了抽嘴角,分什么手,那些老兄弟還是繼續給他干活的
“很多人就是分手失敗,于是兵戈起,而趙匡胤卻成功消除了一場本會爆發的戰爭。”
“當然,重文輕武活該被罵,他起頭,之后的皇帝一個比一個無能,從重文輕武變成重文抑武,大宋的士兵是被歧視的,百姓根本不愿意參軍,罪犯倒是經常被罰去軍隊中。
這哪個正經百姓愿意當兵啊”
趙匡胤顏色一黑,太平年間武將地位本來就會降低,他最多出手壓了一下,可是燕云十六州未收復,外有邊患,用武將的地方多了去了,所以趙匡胤壓根沒想過后面的皇帝居然越搞越過
趙匡胤最后背鍋的是老子好吧王八羔子們
“生在亂世的趙匡胤也深知武人的危害,后來北宋建立后,受到這個影響而重文輕武。
想想南北朝時期,就算石虎這樣的暴君,都知道要靠文人理政,給他們面子,然而五代十國的武將們就真覺得儒生百無一用。
秦婦吟中有一句形容的很到位,“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凄涼無故物。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昔年的繁榮已經消失不見,放眼望去一片荒涼。那皇宮貯藏珍寶錦繡的內庫已燒成一大堆灰燼。在天街上行走,腳下踏到的都是公卿貴族的骸骨。”
大唐的公卿貴族世家都眼皮一跳,五代十國前好像就是大唐吧
嘶,那他們的家族還有后代有人已經開始跳腳了。
“辣雞大慫,暫時先不說他,扯回我們的正題,科舉制是在宋以后才開始完善發展,在此之前,大唐的主要知識分子來自世家貴族。
而這樣大肆屠戮確實極大的削弱了世家,但是也讓文化停滯倒退,不知道多少古籍書冊從此消失。”
“五代十國以前人們都是總是敬重文人的,曹操殺名士也是他的一大黑點之一,就可想而知古代文人的地位,雖然不似大宋那樣的無限拔高文人地位,但是像五代十國這樣大殺特殺的是從來沒有的。”
“而且武將手握兵權,又各個有想法,于是政權更替就更快了。
當時群雄并起,各地諸侯爭霸,導致全國政治混亂,國家無法統一,而戰亂頻繁造成經濟崩潰,使國家無法維持社會運轉。
這種局面無疑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災難。
而眾所周知一般亂世之時也代表社會矛盾已經難以協調,這種矛盾是地主階級和貧苦農民之間的矛盾,土地兼并嚴重,多少人被逼著落草為寇,又導致農民起義頻繁。
而由于政治混亂和戰亂頻繁,文化藝術逐漸衰退,當時的文人學者不得不背井離鄉,流離失所,文化資源大量流失,使文化藝術逐漸衰退,文化水平逐漸下降。”
“五代十國的形成本是由于唐朝的滅亡和后唐政權的短暫存在導致的。
可是這一時期卻埋下了無數禍根,當時的黑暗歷史是多種因素交織造成的,但卻使得整個社會陷入了混亂和痛苦之中。
在這個時期,百姓的生活遭受了很大的影響,經濟的崩潰導致了貧富差距的擴大,不是生活在當時的人真的難以想象吧。”
“這也就是為什么五代十國雖然時間遠不及五胡亂華那么漫長,卻依然“大名鼎鼎”,被人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