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秀真能收復,那就是更始帝的功勞,如果劉秀不行,死在那里,他也能少一個心腹大患嘛。
可是,劉秀是誰猛男中的猛男啊。
僅帶著少量的兵力,他踏上去河北的路程。
據說當時南方流行一個童謠“得不得,在河北。”
這話可真一點都不錯哈哈,去了河北,收復了河北的劉秀沒多久就迎來更始帝的死訊,然后果斷立國稱帝,好消息是一個接一個。”
劉秀其實有點可惜,未能手刃更始帝,可是不行。
“更始元年十月,更始帝劉玄遣劉秀行大司馬事北渡黃河,鎮慰河北州郡,這一去就此天高任鳥飛,歷史進入新的轉折點,劉秀終于自立了。
此前劉秀頭上有親哥,有更始帝,大家不會第一時間看見他,他也比較難自立,可是這些擋在他面前的一個個死了,也許劉秀并不想這種命運使然,可是命運從不因人而變。
彼時,劉秀的摯交鄧禹,未來的云臺二十八將第一功臣杖策北渡,追趕上劉秀,對劉秀言劉玄必敗,天下之亂方起。
他勸劉秀“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鄧禹的話正合劉秀的心意。
劉秀到河北后不久,前西漢趙繆王之子劉林即擁戴一個叫做王郎的人在邯鄲稱帝,而前西漢在河北的另一宗室、廣陽王之子劉接也起兵相應劉林。
這樣的情況下劉秀的處境更加艱難,甚至有逃離河北之心,但是他是劉秀,他終究沒有放棄。
于是不久后他獲得自己在河北地頭蛇的支持,之后又獲得真定王的欣賞,結成劉楊之盟。
很快,劉秀率軍在更始帝派來的尚書令謝躬和真定王劉楊的協助下,取得南欒之戰勝利,攻破了邯鄲,擊殺了王郎等人。
此時距離昆陽之戰也沒兩年,而劉秀已經擺脫困境,遠離更始帝,境遇早已不同。
見劉秀在河北日益壯大,更始帝極為不安,做出一連串防備的動作,但是劉秀以河北未平為由,拒不領命。
不久,劉秀授意手下悍將用謝躬兵敗于尤來軍之機襲取鄴城,將其斬殺,其兵馬也為劉秀所收編。
而更始帝派到河北的幽州牧與上谷等地的太守也被收斬。
自此,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
自此,劉秀真正獨立了,成為一方諸侯勢力,開始爭霸之路。“
李一鼓掌一下,才笑瞇瞇道“這時候距離劉秀起兵也才沒幾年,他卻已經飛快的成為一名合格的領袖了。
再說一遍,王莽真的輸的不冤”
劉秀面色平靜,戰場之上,哪有什么冤不冤,勝就是贏,敗就是輸,容不得任何僥幸,不服嗎那就憋著。
運氣不好,那就是不夠強。
“與天同時,劉秀又迎來另一個關鍵事件,他發幽州十郡突騎與占據河北州郡的銅馬、尤來等農民軍激戰,迫降了數十萬銅馬農民軍,并將其中的精壯之人編入軍中,實力大增,當時關中的人都稱河北的劉秀為“銅馬帝”。
此時劉秀才真正兵強馬壯人手充足。
人們總是過分夸耀劉秀的運氣,關注他的感情史,卻都忽略了,他其實非常能打仗。
劉秀的戰功,劉秀的勢力地盤很多都是他自己打下來的。
他是真正的戎馬皇帝,哪怕稱帝之后,也自己親自率兵出征。
為什么云臺二十八將這個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卻很少有人能說出其中幾個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