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劉邦沒有創業前的人生貶低的一無是處,那么真的如此嗎”
“劉邦的祖父曾是豐邑邑令,但是當時天下動蕩,社會大變遷,劉家到了劉邦父輩這一代,已經只是自事農產的編戶平民。
到了劉邦這一代,也就比那些普通百姓好一點,也就是全家都要下地勞作吧。
而劉邦呢,他不喜歡勞作,他的性格不羈灑脫,少年時代成長在魏楚交界地帶,受到兩國文化氛圍的熏陶,熟習楚歌,他仰慕的是信陵君魏無忌這樣的人。
早年甚至跑出家門闖蕩,跟著信陵君曾經的門客的張耳到處游歷,可以說是見識不淺。
這些經歷都塑造他大膽謹慎又敢拼搏的性格。
壯年后的劉邦才有了自己的事業,他通過考核成為秦吏,做了泗水的亭長。”
“可真不容易啊,古代這個歲數都快可以當爺爺了。”李一吐槽道“我一直佩服劉邦的再就業能力,不想干的時候瀟灑得過分,想干的時候立刻端起鐵飯碗,后來鐵飯碗砸了,干脆自己創業,成為華夏大地最大的人物皇帝。
劉邦身上,是有點牛逼的屬性的。”
劉邦面不紅心不跳道“乃公這叫大器晚成。”
那是挺晚的。呂雉心里呵呵,但凡秦始皇晚死幾年,啥事都沒有你的份,都老頭子一個了。
偏偏秦始皇早死了呢。呂雉淡淡淡想,他劉老三,還真的是有點天命在身。
“其實我對劉邦少年出去游歷的事情很感興趣,可惜歷史沒有多記載。
要知道,在古代能游歷那真的是很不一樣的,在百姓眼里那更是厲害人物。
事實上很多百姓一輩子都不會離開自己生活的那個小小的村子。
從出生起,出去的最遠的地方也許就是鎮子。畢竟古代交通不方便,百姓經濟也不允許,如果是秦朝時期,那出行更麻煩,還要各種身份證明的。
光是這一點,劉邦就已經勝過九成百姓了,敢能出闖蕩,還能平安回來。”
“而更讓人驚訝的人,在當時別人看來幾乎一事無成的劉邦居然娶了呂雉這么一個年輕漂亮有家底的老婆,還是老婆家里主動提起的,是不是讓人很驚訝。”
“劉邦他老丈人是怎么看上他的呢
其實事情是這樣的,呂雉她爹呂公和家鄉的人結下冤仇后就搬家到沛縣定居,因為沛令和他是好友,這有利于他在沛縣的生活。
來到沛縣后他舉辦了個宴會,由蕭何主持宴會。
呂公舉辦宴會自然是為了讓沛縣知道有他這么一號人物,并且他在有縣令罩著,不是好欺負的。
畢竟時人重鄉情,外地人來到本地容易被排斥欺負,這時候呂公正是需要打開局面,請蕭何來主持宴會也是這個道理。
當然還有一個方法更容易讓呂家融入沛縣,那就是聯姻,也就是和本地人結為姻親,如此自然就是半個本地人,什么事情都有姻親搭把手。
而呂公看上的正是劉邦,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主持宴會的蕭何自己規定,凡是賀禮錢不到一千錢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
可是劉邦不但沒帶一個錢去,反而卻對負責傳信的人說“出賀錢一萬”這不是搗亂嗎
結果蕭何不但沒有把這個來騷亂宴會的人趕走,還會他開脫,看起來很親近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