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廷于六月一日命三大宣撫使韓世忠、張俊、岳飛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之銜,分別晉封太保、少師、少保。
隨后又命岳家軍火速支援順昌,并表示允許岳飛舉兵北伐,收復失地。”
李一自嘲道“居然還得感謝金國撕破和談,不然還沒有機會收復失地呢,畢竟不到關鍵時刻,咱們這位宋高宗根本不想打仗。”
宗澤臉色特別難看,從不后悔的他這一刻居然無比后悔當時奉迎康王趙構,哪怕找個旁支啊,再遠也是趙家的血脈,好過受制這樣的皇帝,受制這樣的大義。
“我們不知道岳飛收到允許北伐的消息有多高興,但我們知道的是當時岳家軍在鄂州已整訓三年。
岳飛接詔后,立即派張憲、姚政率軍東進,援救順昌,隨后親率岳家軍主力北伐中原。”
李一低落道“大軍出征前,岳家軍將士們紛紛與家人約定,待中原平定,再相團圓。
可是最后,他們很多人都沒有這樣的機會了,尤其是岳將軍。”
宋朝以后的百姓有的感性的已經落淚,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知道了這個故事的結局。
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個以悲劇結尾的故事,他們聽過很多很多次。
每一次聽,依然會怒罵奸臣,會憐惜岳將軍。
李一漠然道“公元1140年,金兵又一次大舉南侵,可是各路軍隊連遭失敗。
在順昌之戰中,宋軍以少勝多,擊敗了金軍。
接著,岳飛率領岳家軍又取得郾城大捷,打敗了金軍的主力,先后收復了鄭州、洛陽等城。
這時,金兵打算撤至河北,南宋舉國上下要求收復北方的呼聲很高,抗金形勢一片大好。”
“可在這個時候,趙構卻要岳飛不要再妄動,并且讓他班師回朝。
幸好當時傳旨的李若虛也是主張抗金,又原是岳飛宣撫司中參議官,于是不顧矯詔之罪,主動支持岳飛北伐。
于是岳飛繼續北伐,他聯絡北方民間抗金武裝,實施“連結河朔”的策略已有十年,此次派往河北的李寶、孫彥、梁興、董榮、孟邦杰等義軍首領負責在太行山區和河北、河東等路組織當地忠義民兵,在后方配合岳家軍作戰。
截至七月初,李寶、孫彥在曹州兩敗金軍;梁興、董榮席卷絳州、懷州、衛州、孟州;河北路忠義統制趙俊、喬握堅收復趙州;孟邦杰攻克了永安軍、南城軍。
黃河北岸十余個州的忠義民兵,也都相互聯絡,約好以“岳”字旗為號,“期日興兵”,等待岳飛大軍過河。
黃河南北共有數十萬人參加義軍,金朝自燕山以南,“號令不復行”。
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岳飛所部和由他聯絡的各地忠義民兵,對完顏宗弼盤踞的東京已形成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六面包圍。”
有人嘶了口氣,嘴上呢喃著什么。
李世民卻長長一嘆“聲勢浩大啊。”
他突然就猜到了結局“先前天幕說,宋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要岳飛回京,我尚且不明白,可此刻突然就懂了。”這宋高宗是怕了。
朱元璋不屑道“前有趙匡胤黃袍加身,宋朝防備武將已經近乎本能,何況趙構壓根不信任岳飛等人,本身更是主張議和,而當時宋欽宗又還活著。”這樣的結局,實在不意外。
朱棣點評道“若是岳飛真的大獲全勝,收復中原,說不定就也順勢來一個黃袍加身呢,這不就是趙家的老本行嗎趙構一定會這么想,并且為止恐懼。
彼時岳飛的聲勢必然如日中天,手下精兵良將無數,他趙構哪里敢賭
歷史證明岳飛是忠臣,可當時趙構怎么會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