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爭取民心的同時,朱元璋還不斷網羅人才,特別是知識分子,朱元璋在應天還專門修建了禮賢館來接待他們,這些人在朱元璋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李一嘀咕道“朱元璋這個人吧,你說他厲害確實非常厲害,但是他身上又有著出身帶來的限制。
古代百姓對當官的看法很片面,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當官有出息賺大錢,另一方面對來地方上任的官員要求很低,那就是不剝削他們就是好官了,如果真的為百姓做點實事的,那就是大大的好官。
是既羨慕又帶有偏見的。
而王朝末期的話,大家只會普遍看見貪官污吏成片,這種想法也體現在朱元璋身上,并且對他以后的執政影響非常深遠。
同樣的,朱元璋也因此對文人是存在看法的。
他知道治理天下離不開文人幫助,因此他對當朝的這些文人還是比較尊敬的,但是與此同時,對于高高在上的孔孟就很不感冒了,而且是他們的思想還和君權產生矛盾的時候,尤其是孟子倡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而想要皇帝專權的朱元璋那是大大的不和。
而文人尊孔孟比尊敬他還重,他能開心嗎
在皇帝眼里那就是天老大地老二自己老三,孔孟排自己后,可別人不這樣想,所以朱元璋很生氣。
他數次試圖削弱孔孟的地位和影響力,但都遭到激烈反對。
之后還把孟子撤出孔廟,一句話,我去你大爺的”李一狠狠罵道,這個有點不能忍。
“后來雖然迫于壓力把孟子搬回去,在這之后朱元璋也休戰老久,但是洪武二十七年又開始作。
朱元璋命人對孟子進行刪節,最終刪掉了盡心篇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離婁篇“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一章;“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君有大過則諫,反復之而不聽,則易位”;以及類似的“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等八十五條讓朱元璋十分反感的內容。
之后朱元璋又下令,規定“自今八十五條之內,課士不以命題,科舉不以取士,一以圣賢中正之學指孟子節文這部書為本。
此外,還有孔子的后人,也讓他們專心供著自己的祖宗,“養之以祿而不任之以事”,意思就是以后的衍圣公不需要做官,負責好祭祀祖宗就行了,要知道以前孔家歷代的衍圣公基本在朝中都會擔任個職務,也是自朱元璋這時候起,衍圣公便失去了官職。
朱元璋動不了孔孟的位置,就一點點削弱他們的影響力,自己手動刪減孟子的思想”
李一無語道“雖然我也不贊同神話他們,也確實沒必要一直供著孔子的后人,但是刪減孟子就過分了哈。
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這些思想哪里不對了不但很對,還應該大力宣揚呢皇帝不好好做皇帝,那就干掉換人
整天就知道集權,集權個屁,以為后代各個都天縱之資,英明神武啊,真要這樣,也不會有改朝換代的事情了。
有能力的皇帝手握大權還好,沒能力就應該放權給能干的臣子,實在不行該亡國就亡國,沒霍霍百姓好吧。
什么亂七八糟的,也不想想,真的厲害的皇帝就是被架空也能自己奪回權利,哪里需要前人去費盡心思謀劃,沒能力的皇帝,說句實話,對天下來說,換個有能力的皇帝才好呢。
總之,在這一點上,我只想對老朱說heitu。”
朱元璋臉色有點黑,他悶不吭聲,一點也不覺得自己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