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氣盛的皇帝下定決心后,任百官如何勸阻都沒有用。
他開始調兵遣將,由于朝廷的軍隊主力都在外地,倉促之間難以集結,于是他從京師附近,臨時拼湊二十萬人,號稱五十萬大軍。
然后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并讓異母弟郕王朱祁鈺監國。
此時,他意氣風發,還幻想和祖宗一樣建立武功,馬踏漠北。”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他的作為是相反的。”
“按說這時候朝中也不是沒有大將,哪怕不是什么絕世名將,但是那些將領也都是隨他曾祖或者他爹一起打過仗的,經驗豐富,哪怕不能一舉打敗敵人,至少也不會一敗涂地吧。
那么為什么會醞釀出那樣相反的結局呢
這當然是朱祁鎮自己的“功勞”啦,他看起來滿懷壯志,可實際做起事情呢任人唯親,寵信奸佞。
詔下兩日大軍即匆忙集結啟程,各項準備均不足,上下一片混亂。
說是親征,但軍務大事都交給監軍太監王振決定,而真正懂得打仗的將領卻處處受王振節制,無法按己意指揮作戰;
而王振一個待在宮里的太監壓根不懂軍事,瞎指揮,結果就是使明軍屢戰屢敗。
那說要來親征的朱祁鎮在干什么呢當然是被保護起來,然后做甩手掌柜,然后眼睜睜的看著好好的大軍在王振的帶領下自取滅亡,自己走向絕路。”
“明軍一路出發,路上接到的都是前方不好消息,在軍隊出發前戰爭就已經開始了,而形勢對明是不利的,大軍一路過去是伏尸蔽野,導致軍隊士氣低落。
更不友好的是天時不在,此時天氣是很不好的,風雨交加,這樣的情況士兵不戰先心慌慌了。
當然,隨軍的群臣多次上表勸諫朱祁鎮停止前行,但是王振大怒,畢竟是他領軍的,這不是覺得他干不好嗎于是命令上表群臣到陣前助威。
對的,王振就是這么威風,這些官員哪個不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卻都在朱祁鎮的放縱下的,被王振呼來喝去,隨便折辱。
這就是大明的好皇帝。”
狗皇帝不知道多少世界的官員在暗罵,雖說是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但是孟子也說了,君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他們效忠皇帝,皇帝給他的榮華富貴,可是這皇帝不做人,他們憑什么還要干啊
“大不了就不干了,歸去。”李白放下杯子,眉頭蹙起。
好不容易見到偶像正開心的杜甫也擰眉,但好歹道“當時在行軍中,也不好在生事。”
和李白一起喝酒的高適點頭,“這戰事情形不好,想來那些官員也是想著大局為重。”
其他人都那么生氣了,何況被點明的正統一朝的官員,各個面色各異,當著皇帝的面雖然沒有露出異樣,但是朝廷的氣氛已經降到冰點。
而朱祁鎮在那里高聲怒罵天幕也沒有人出來說什么,反正天幕也不遷怒別人,回頭先把狗皇帝劈死才好呢,大家奉天命換一個
“當時大軍尚未到達大同,明軍已經開始缺糧。士兵饑疲交加,已經呈現頹勢。”
“彼時瓦剌軍隊佯敗避戰,引誘明軍深入險境。
瓦剌四路大軍并進,精心設計了一場聯合軍事行動,其中阿樂出和脫脫不花兩路軍隊則是為也先、阿剌知院打掩護的疑兵。”
說道這里李一忍不住冷笑一聲,“敵人在認真布局打仗,朱祁鎮帶著他的好狗在玩鬧,他不敗誰敗呢”
“八月,大軍終于到達大同了,可是天氣不好,雨越來越多,“始議旋師”。
但王振就不,他又下令繼續向北進軍,途中眾文武大臣多次勸諫。
兵部尚書鄺埜冒死闖進英宗行在“力請回鑾”,戶部尚書王佐整日跪伏在草叢中,請求皇帝南還,欽天監監正彭德清以天象示警相勸,但是結果是皆為王振叱回。”
朱瞻基眼神森冷,到底誰是皇帝他的長子難道被王振架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