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十三年,白起算是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吧。
這一年秦國發起攻韓之戰,先派向壽率軍伐韓,此時的白起還只是一個左庶長,他取代向壽攻打韓國的新城。
當時韓國和魏國以及東周聯軍扼守崤函,想要阻止秦東進。
呵呵,六國曾經不止一次兩次的組成聯軍對抗秦國,但是一群不齊心的人怎么可能戰勝的人上下一心的秦軍呢
彼時白起已經升職了,成為左更。
說起來秦國的軍功制那真的是特別有名,共有二十級,分別為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簪裊,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良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
也就是說白起年紀輕輕就已經排到第十二個等級,距離最高的徹侯也就差了八個級別。
這對別人可能是一輩子也達不成的目標。
可對于白起來說呢,嗯,就在成為左更的當年,他率軍先敗東周軍,然后與韓、魏聯軍會戰于伊闕,以不到韓魏聯軍一半的兵力,全殲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攻占伊闕,俘虜魏將公孫喜,攻下五城。
由此,白起一戰成名,升任國尉,這個職位在當時已經是僅次于丞相,幾乎是軍政方面的最高官了。
這一場戰爭也就是白起的成名戰伊闕之戰。”
“當然,我們都知道,伊闕之戰只是白起在軍事大舞臺上的一個開始罷了。
在伊闕之戰后,韓、魏兩國門戶就相當于對秦國大開了。
于是隔年,白起被升為大良造,然后發兵攻魏,一舉奪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為秦國的東出崤函奠定了基礎。”
“賓果,這時候白起離徹侯也就差四個等級啦,是不是超快的。
再接下來幾年,秦國對韓國魏國不斷進行削弱,使韓魏兩國再也無力對秦國的進攻實施有效的抵抗。
當然,這時候還不是滅了他們的好機會,因為秦國的敵人不止韓魏,還有其他四國這個時候滅了他們,未免打草驚蛇。
再削弱韓魏到一定程度之后,秦國對趙國出手了。”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還是白起,這個未來讓趙國寒顫心驚的殺神,他率兵攻打趙國,斬首三萬,奪取代地的光狼城。
當然,這這種程度只能算小打小鬧,秦國也就是順手打一下趙國,畢竟在接下來幾年秦國的戰略目標在南邊。”
“秦國的南邊是哪個小可愛呢當然是我們的楚國啦,有項羽的那個楚國。”李一貼心道,畢竟那個時期的楚國真沒有幾個能拿的出手的人物,也就項氏一族特別有名。
當然項氏一族之所以那么有名主要也是因為項羽。
白起抬眸,項羽就是那個屠殺他秦國百姓的家伙。
他眼神閃過一絲冷意,要早知道他當時就應該打得楚國交出項氏一族,以絕后患。
被強迫愛韓非這套路我好熟悉啊。
李斯呵,得到的人總是不知道珍惜。
“秦國對楚國的這一戰特別值得說,因為白起就是因為這一戰被封為武安君的,要知道武安這個封號在古代一直都有特別的意義,君王輕易不會給出這個封號的。”
“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譽名。這個封號最早出自西周,歷朝歷代國之能安邦勝敵者均號“武安”。
“君”呢,則是卿大夫的一種新爵號,儀禮喪服篇講“君,至尊也。”鄭玄注“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唐賈公彥又疏道“以其有地則有臣故也。”
也就是說,能稱君的應該是據有土地,并且屬有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