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收人才的時候還笑那些國家有眼無珠,總不能自己也做這樣的人吧。”
李世民收起取笑的神色,不由自主的點頭,“李斯雖然人品有瑕,此篇文章卻是說得極為有道理。”
大唐到李世民這里也就第二代,對于人才總是不嫌多的,昔年剿滅各路起義軍,他總是不計恩怨,任用很多人才由此更加被擁戴。
接收太子勢力時,也是如此,也因此才有魏征全心效力,嗯,就是有時候忒煩人了。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這里李斯就說明逐出他國客卿的后果,只會讓親者痛仇者快,自己損失人才,削弱自己不就是在強大敵人嗎
這只會讓天下的賢士退卻而不敢向西而來,裹足不前進入秦國,這就是所謂“借給敵人武器,送給盜賊糧食”啊。”
“說道可真是太犀利了,可不就是,人才從來不嫌多,如果只用秦國自己人,那就是放跑六國的人才。
是六國的人才多還是秦國的人才多,這還用說嗎六國加起來多少人,秦國才多少人,人越多出人才也就越多,這不是很簡單的道理嗎
而現在秦王你卻放棄這么一條獲取人才多大途徑,您這是真的想要統一天下嗎”
李一補一句,“后面這些是我揣測文章的意思,李斯當然不會說的那么直白啦哈哈,畢竟他還想在政哥手下干活呢,哪里會罵政哥傻。
咳咳,當然我可沒有罵政哥的意思,我就是在總結文章表達的意思而已,這波是李斯的鍋。”
李斯e我可真是謝謝你
“最后就是全文總結概括啦。
夫物不產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于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全文大概就是這樣,整篇文章寫得是真的有理有據,并且立意高遠,始終圍繞“大一統”的目標,從秦王統一天下的高度立論,正反論證,利害并舉,說明用客卿強國的重要性,很適合做范文哦。”李一豎起大拇指,“要不然說李斯的文筆是很nice的。”
嬴政頷首,當時他確實是生氣之下才發布驅逐令,還好李斯勸住他。
“李斯這篇文章上奏后,果然打動了秦王,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復了李斯的官職,此后被越發重用。
畢竟由文觀文,可以看出李斯的卓越識見,也體現了他順應歷史潮流的進步政治主張和用人路線。
李斯的諫逐客書不只是一篇好文章,還是是一個好策略,更加為秦王朝的統一天下奠定了策略基礎。
而其中表達的任人唯賢的思想,在任何時候都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可謂是識高文亦高。
所以諫逐客書才在千百年后依然被看重,嗯,并且要背。”這才是重點
李斯露出一個微妙的笑容,要背啊,這可真是多不好意思啊,回頭有事沒事多寫幾篇,當然他也不是想讓后世學子多背些文章,就是給后人多留下點筆墨而已。
李一人不能,至少不該這么不做人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