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有愧。”他長長一嘆。
秦始皇想起君臣這些年的風風雨雨,無論是征戰六國還是統一后推行政策,每一次都要經過無數爭執辯論,利益糾紛。
而從始至終,李斯都是他最鋒利的利劍之一,是他在這漫長路上不可或缺的戰友。
因此,他對李斯一直信任有加,優容厚待。
想到這里,嬴政的目光一冷,可李斯就和他的母親一樣背叛他。
分明那些年在趙國,他們母子都一起渡過去了,可是回到大秦,她反手捅他一刀,這算什么呢
而大秦就是他的命,他若是死了,大秦就是他生命的延續。
李斯毀了大秦,就是毀了他一生的心血。
嬴政闔目,他不能原諒背叛他的人。
李斯有功,也有過,他不殺他,也允許他終老,可是
他們之間的君臣之誼就到此為止吧。
“說起來,李斯也干過和范雎類似的事情,但不同的是范雎搞的白起是秦國不可或缺的大將,而李斯搞的韓非卻始終惦記著韓國,不愿事秦,所以韓非死了于秦國并無太大的影響。
盡管并無實質的證據證明是李斯弄死韓非的,但是史載多有猜測,那么這里邊多半少不了李斯的手筆。
但無論韓非的死和李斯有沒有關其實系都無所謂,因為秦王嬴政再欣賞韓非,也不可能為韓非之死大動干戈。”
“這當然是很簡單的道理,韓非再好也不是自己的,李斯再糟糕也為秦國兢兢業業立下功勞,為了韓非而傷李斯之心,這是嫌李斯太忠心了嗎進一步來說,會讓多少人覺得唇寒齒亡呢
所以,傻逼的事情政哥肯定不干啊。
相反,要是韓非活著真的妨礙秦國的統一大業,第一個要殺他或許就是政哥了。”
“所以哪怕政哥真的罰了了李斯,那也不是因為李斯謀害韓非,而是因為李斯擅作主張,在他還沒有決定如何對待韓非就擅作主張,非人臣之道。”
李斯尷尬的咳嗽兩聲,目視前方,當做沒有聽見。
戰國時期
荀子低低一嘆,他的弟子不少,他知道他們往后會去各國,也許相互為敵,但是因爭權奪勢而殺害師兄弟過了。
“大秦的道路是堅定的,它在嘗試中走向一個未知的方向,摸索著前進的道路,而這其中李斯有非常重要的貢獻。
時光荏苒,隨著始皇帝的落幕,也宣告大秦的末路。”
“在政哥死后,李斯和趙高合謀立公子胡亥為皇帝。
秦一世登基后,大肆征發徭役,將百姓的生活推向水深火熱。
此時的秦朝危機四伏,李斯等人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同右丞相去疾,將軍馮劫共同勸諫秦一世,但是秦一世昏庸無道,下令將李斯等人逮捕入獄。
李斯在獄中多次上書,都被趙高扣留。后來趙高借機說李斯父子謀反,對李斯進行嚴刑拷打,最后酷刑之下被迫承認謀反。
秦一世一年七月,李斯被處以腰斬,株連三族,他的兒子雖然有幸逃脫,但是之后被項羽斬殺。
李斯之死,宣告一個時代的徹底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