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古代史就是一部戰爭史,歷史上武將頻出,人們對于兵法的研究是非常詳細的。
兵家有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和兵技巧。”
“所謂兵形勢,“形勢者,雷動風舉,后發而先至,離合背鄉,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者也。”主要指戰術方面的運用。
孫子兵怯中有形篇與勢,形篇之“形”講的是軍事力量,勢篇之勢講的是軍事力量的發揮。”
“兵權謀就是戰略家,即“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后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也”。
兵權謀家注重軍事戰略研究,兼通形勢、陰陽、技巧各派之長,是比較全能的那種,我們經常說的謀士,十之八九都是兵權謀者。”
“兵陰陽呢,就是“順時而發,推刑德,隨斗擊,因五勝,假鬼神以為助者也。”
兵陰陽家既包含了以往各種軍事術數,諸如卜筮、占星、占云氣、占夢、祭祀、禳禱、詛咒、厭勝和形形色色的雜占、巫術等,又與以往軍術不同,兵陰陽家是陰陽五行化的軍事術數,它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軍事術數史進入了新階段。”
“兵技巧的話,就是所謂“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者也。”
兵技巧注重的是對作為戰爭主體性因素的人的關注,也就是說,每個士兵都應“習手足”,具有作戰殺敵的本領與技能。
還有就是對戰爭中器物因素的關注,即“便器械,積機關”在確立“攻守之勝”之中的巨大意義。”
“其中韓信堪稱兵權謀一道的巔峰,岳飛是兵技巧的代表人物,張良諸葛亮用的都是兵陰陽,而項羽則是兵形勢的代表人物了。”
很多兵家大佬都琢磨著這兵家四勢,覺得這總結的倒是不錯,簡單明了又清晰。
“兵形勢。”大營里,項羽拎著酒壺,一向不愛學習的人聽見是講兵法相關的倒是聽得津津有味,“天幕說韓信那廝大敗我,難不成兵權謀比兵形勢厲害”
“不對,肯定是那廝用了什么陰謀詭計”項羽嘟囔著。
“都說“王不過霸,將不過李”,這里的“霸王”一詞,就是專指項羽。”
按說項羽是西楚霸王,諸侯王之一,并不是皇帝,本來不應該記錄在史記“本紀”中的,可是太史公卻偏偏把他記載在了本紀上,這是對項羽的尊重,也是對項羽的惋惜。
項羽的歷史形象也作為一個悲劇性的人物,歷來是人們惋惜的對象。
而他的愛情一直為人感嘆,霸王別姬甚至是登上各種戲劇舞臺,成為經典之一。”
“史記中對項羽評價就是“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八個字并非我們這些后人胡扯的,而是漢時就已經這么評價的。
項羽的神勇,千年來沒有第二個。
毫無疑問,這是非常高的評價和贊譽。”
千古無二,千古無二
“好”項羽高興的拎著酒壺先逛上好幾口才用手背抹了一下嘴,“這后人還是有點眼光的。”
漢高祖劉邦挑了挑眉,漢時起就夸,倒是他的好臣民不過,倒也屬實。
秦始皇看了看劉季,這未來的漢高祖都抓到,這西楚霸王倒是能跑的很。
可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能跑哪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