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債權主要是渣打銀行、麗的呼聲等等債主,總負債規模近3億港元,一年要支付的利息就達達4000多萬元。債主關心的并不是股權的利益,更關鍵的是的自己的債權利益是否能夠保障。
在渣打銀行的穿針引線之下,林棋首先跟麗的呼聲公司完成了股權交易,以5400萬港元作為代價,將麗的呼聲手中的持有的麗的電視臺的18%股權全額買下。原本,麗的呼聲已經淡出了香港的業務,在70年代退出了香港的無線廣播業務,現在,再退出電視業務,也算是麗的呼聲公司的既定計劃。
接下來,香港的幾家股東,林棋也許諾,在其他生意上跟其合作,在4月底,既順利的完成了39%的股權收購。
最后剩下61%的股權,則是集中在共同進退的澳洲幫手中。不解決這些澳洲人,那么,即使拿到39%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也是不能真正的掌握麗的電視臺的經營權。因為,澳洲三大股東表面上是分三家財團持有,但是其共同進退,可以視為一致行動人。
“3億港元,沒有3億,別想拿到麗的剩下61%的股權!”澳洲佬們開始獅子大開口,試圖勒索不應該得到的暴利。
要知道,他們一起購買麗的電視臺61%的股權,才不過是花了1.2億港元。試圖賺150%的暴利!
明明他們買的業績爛的不能再爛的公司的股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迷之自信,可以把股權價格一漲再漲?
實際上,即使是后來的無線廣播(TVB)連續幾十年基本都是穩定賺錢,但是,一直到21世紀,電視廣播公司的市值才達到100多億港元。按目前的估值計,現在香港最大的電視臺TVB,目前估值頂多也就值10個億。而且,TVB每年不是虧損,而是盈利兩三個億。
麗的電視臺,目前的經營狀況不容樂觀,營收還不到TVB的盈利!唯一稀缺性的不過是免費電視牌照。在佳藝電視臺破產之后幾十年內,香港政府都沒有再頒發新的免費電視臺牌照。
除了特許經營的牌照稀缺之外,看不出麗的有什么特殊的吸引力。
……
“對不起,老板!”張茹歉意的說道,“原本,澳洲財團已經松動,但聽聞收購者是新創業電子,又了解到老板您曾多次發表看好香港前景的言論,所以,就……”
“怪我咯?”林棋苦笑。
看好未來的香港前景這并非是一家之言,而是歷史的必然性。在大陸經濟還未觸瓶頸之前,香港經濟就不會見頂。內地物資和資金出海,香港能賺上一筆。海外資本何商品進入內地,又被香港從中卡了一層油水。近代史上,香港的好日子來源于內地跟國際交流渠道不暢通,需要通過香港進行中轉,正是因此,造就了香港畸形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