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牌的大賣,直接打破了“明星大制作票房保證”的定律,他的洗牌不僅僅是劇情中的洗牌,而是對文藝界的一次洗牌。
他告訴文藝界,他不做營銷,不請明星,不花那些錢,照樣能拍出觀眾喜歡的高票房電影。
洗牌對于很多想要逐夢的年輕導演,成為了一種象征。
他們終于看到,電影不再是資本的玩具,他們也有機會用自己的力量拍出一部大眾喜歡的電影,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再加上銀河傳媒一直采用的素人策略,更是對電影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
當觀眾們發現,一個個鮮活生動的角色,竟然都是默默無聞的普通人所飾演的時候,他們對大牌明星的盲目崇拜開始動搖。
資本方也開始反思,明星天價片酬背后,是否真的能帶來相應的票房回報。畢竟,再多的粉絲,也難敵廣大路人觀眾的選擇。
每一次變革,都注定會觸動既得利益者的敏感神經。
牽扯到太多人的利益,這讓顧白隱隱約約成為眾矢之的。
他自己也發現了,以前和他來往多的人逐漸在減少和他的來往,甚至連群星傳媒和他的關系都冷淡了不少,幸虧還有宏達傳媒這個老朋友。
當蛋糕被重新分配,當舊秩序面臨挑戰,那些手握資源和權力的既得利益者,自然會感到不安和恐慌。
這個時候,銀河傳媒卻開始一部一部地拍非遺文化紀錄片,還砸大價錢做非遺文化主題園,迅速贏得了門的青睞。
有人驚呼,說這招也太狠了,顧白竟然直接舍棄了眼前的經濟利益,抱上官方的大腿來保護自己,不愧是將整個電影圈的水攪渾了的人物。
但也有人冷眼旁觀,等著看顧白的笑話。
在他們看來,顧白不過是玩了一出聲東擊西的把戲,表面上服務大局,實則包藏私心。這種兩面討好的做法,能維持多久等到利益輸送不到位,錢又沒搞到手,他還能剩下什么
有個自媒體對此進行了評論
“顧總作為銀河集團的掌舵人,向來以果敢和遠見著稱。他總是能做出看似冒險、實則構思緊密的商業行為。然而近期,他在紀錄片和主題公園領域的大手筆投入,還是令不少人感到意外。
目前能看到顧總非常看好這一領域,但是紀錄片還是非遺文化主題園,都不是一個能快速見效、短期盈利的領域。動輒幾十億的投入,動輒數年的回報期,這對于資本市場而言,無疑是一種挑戰。
現在他的行為太冒險了,我不知道銀河集團到底還能掏出多少資金來,但這樣的投入對于投資者來說
并不是好事。要知道,銀河集團現在已經不是他一個人的銀河集團了,這并不是個好的信號。”
這篇評論表面上貌似中肯客觀,有個問題就是,它是從純商業角度來分析顧白的決策的。文章巧妙地回避了文化投資對于企業社會責任、長遠發展的積極意義,而是將焦點全部聚集在了短期利益和投資回報率上。
這其實就是一種精心設計的策略了,有時候,攻擊對手并不需要欺詐隱瞞,只需要巧妙轉換視角,就可以達到目的了。
很明顯這背后大概率有競爭對手的影子,渲染銀河集團面臨的經營危險,動搖投資者和大眾對銀河集團的信心。
很多人對文章的觀點很不滿,他們認為這篇文章完全是站在資本的立場,用功利的眼光來看待顧白的決策。顧白投身非遺紀錄片和主題公園,彰顯出一個企業應有的文化情懷和社會擔當。如果銀河集團真一味追求利潤最大化,把觀眾當作提款機,這才是大問題。
也有人被這篇文章給說動了,他們對顧白近期的決策感到不解,甚至是不滿。
“顧總真的是,他不懂觀眾喜歡看啥嗎拍洗牌或者南柯一夢這樣的大片不好嗎搞非遺文化可以,慢慢來啊,你別整個直接投身進去啊”
“我也覺得,這個東西量力而行吧,而且我真的對紀錄片沒興趣。”
“對雖然紀錄片很有意義,我也明白顧總為什么想做這個,但哎感覺有點我真的擔心銀河集團倒閉。”
“不會啦,銀河集團體量那么大不會倒閉的。”
“要我說,就該給顧總一個教訓,我們都不去看這個紀錄片,讓他狠狠地賠一筆錢,這樣他就知道該怎么做了。”
“對,顧總一路以來太順了,我覺得得給他個教訓,不然他以后肯定搞各種玄乎的事。”
“是的,我們集體不要買紀錄片的票,這是愛之深責之切,不能再縱容顧總了”
“顧總每一次行動都這么冒險,還不是我們這些粉絲給他擔著嗎他這樣下去遲早會出問題的,我們得幫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