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樣一說,囊中羞澀的也就繼續默默喝茶,而手頭還算寬裕的則問老丈買了碟點心,再要了捆柴,就在中間點了篝火,邀請其他淋濕的人一起烤火。
林南音手里捧著熱水碗,也坐在了火堆邊靠著,中間的火堆迅速將她身上的潮濕蒸發。
她想了想,從儲物袋里將自己帶來一包芋頭桂花糕拿了出來放到火堆上烤軟,然后分食給買了柴火的那人,接著再增了一份給賣茶的老丈。
“這糕點好吃。”請大家烤火的人嘗了口糕點便邀請其他人一起共嘗,“特別是里面的桂花蜜,吃著都還有桂花的那股冷香。這糕點姑娘你這是從哪買的,有機會我也買些給我家人嘗嘗。”
“在神京南大街一家叫仙客來的茶樓里買的,他家就這道糕點是招牌,別的都不怎么樣。”林南音道。
“原來是神京的東西,怪不得。”周圍人這會兒也一人撕下一點嘗了嘗,嘗完他們也覺得不好白吃人家的,紛紛將自己帶的干糧拿了出來與人共享。
有人知道林南音來自神京之后,便向她打聽神京里的事,詢問她神京是不是特別繁華,還說自己以后有機會一定要帶自家孩子去看看。
林南音也向他們打聽十八里坡在哪,她若是要去該如何走。
可能是十八里坡離這真不遠,她這一問還真有人知道,當即給她指路如何如何走。
一場雨過,眾人衣物已經烘干,人也吃飽喝足,他們相互告別后便各奔東西。
這一場突然的大雨,這一次偶然的相逢,他們將來會忘了今日曾碰到過誰,卻不會忘記今日那堆給人溫暖的火。
林南音一直等到所有人都走盡,才撿起篝火中一塊未燒盡的木炭,同老丈告別。
雨過天晴,陽光照在她的身上,她這回感受到了真切的暖意。
茶棚里給她指路的人說她一直往東走,就會看到一條河。渡河之后再往東走五十里,就會到一個叫泉水村的地方,而泉水村邊上五六里外就是十八里坡。
林南音興致勃勃一路往東走,兩天后,她果然看到一條河。
那河邊有個渡口,渡口處人來人往很是熱鬧,而河里有好幾條載客小船,估計都是帶人去河對岸的。
看到這充滿人氣的渡口,林南音不由得想到從前在某處看到的渡口,那里荒無人煙,野舟自橫,渡口腐化,只余荒草中的枯骨。
現在熱鬧的渡口又出現了。
不僅僅是渡口,這一路走來路邊都有了人煙。
上船、渡河,往東再走五十里,林南音終于來到了十八里坡,也喝到了路上那位陌生大姐推薦的松花釀。
這酒的確香醇,撫慰了她顆孤寂已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