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平安把這張報紙放在她面前,指著一條不起眼、用英文寫就的新聞,“有一家英資企業打算處理一批舊機器,于明天舉行拍賣會,價高者得,我想去看看。如果合適,我們買下來,轉手賣給有需要的人,必能賺錢。”
機器不是那么好買的,哪怕是舊的,仍然有很多人趨之若鶩。
陸明珠看了看,“就幾句話,你怎知機器好不好是什么機器什么樣的人需要”
陸平安一笑,“我聽爺爺說過這家企業,成立三年不到,大概是覺得香江經濟蕭條,所以撤出,他們的機器能有多舊我估摸得有七八成新,不影響使用。至于是什么機器,他們開紡織廠,當然是紡織、印染、提花之類的機器需要的人還用說嗎”
陸父在一旁目露贊許,“說得不錯,等機器買到手,我請兩個機械專家給你們檢查檢查、修理修理,肯定不愁賣。”
陸明珠躍躍欲試“那還等什么干就完了”
次日一早,給陸父拜完年,陸明珠便和陸平安前往拍賣地點參與競拍,意外發現現場幾乎沒幾個華人,大多都是老外。
僅有的幾個華人還不那么自信。
陸明珠低聲對陸平安說“人不多,總共才二三十,競爭不大。”
陸平安點點頭,小聲對她道“在香江,90的華人不懂英文,而懂英文的人往往從事買辦、秘書、文員等職業,其中又有90的人不關注商業新聞,因此,英政府和英資商行最奸詐的一點就是他們登報招商,全部都用英文寫就,不懂英文的華資商人自然而然地失去很多機會,很多可以賺大錢的項目都落入外國人手里。”
陸明珠明白了。
在香江,懂英文才能賺大錢。
這家英資企業不算太黑,帶他們到紡織廠查看即將被買賣的機器,甚至還讓他們看工人上手操作,或者自己上前試用。
陸父開紡織廠,陸平安跟著打下手,對這一行頗為了解。
別看他年紀不大,可操作機器卻比很多人都熟練,還用英文跟廠里的工人聊了幾句,得知他們不僅賣掉機器,還要賣掉紡織廠及其地皮。
陸平安在廠子里轉了轉,跟陸明珠說“這是一整套紡織設備,非常先進,損耗小,約有八成新,幾乎沒毛病,低于100萬拿下是最好了,超出150萬也能賺一筆,只是賺不到一倍。廠子加地皮得值120萬左右,他們急于撤出,價錢可能還會低一點。”
陸明珠佩服地看著他,“你可真厲害。”
她就看不懂。
很快開始競價,姑侄倆驚喜發現大家出價都很低。
幾位華商可能是資金不夠,紡織設備叫到50萬就不出價了,尷尬得滿臉通紅,外商倒是加了一點,加得有限,止步于73萬港幣。
陸平安直接叫價80萬港幣。
剛開始沒人把這對漂亮的少年少女放在眼里,直到現在
一口80萬,魄力不小。
外商往上加價,叫到90萬。
“100萬”陸平安叫價更果斷,不帶一點猶豫的。
幾個外商猶豫片刻,放棄了。
陸明珠非常高興。
接下來競拍廠房和地皮。
比陸平安估價還低一點,以110萬拿了下來。
兩筆加在一起是210萬港幣,而陸平安本人只有86萬港幣,剩下都是陸明珠出的,幸虧永豐銀行分紅、萬古洋行分紅、光輝置業公司分紅和房屋頂手費、租金都沒動,再加上金鉆行分紅在還過謝君顥后還剩20萬,完全可以補齊差額。
不僅可以補齊,還有剩。
辦完手續,陸平安就叫陸明珠玩去,他聯系買家來看機器。
很明顯,他知道誰想購買紡織設備。
既然不需要自己,陸明珠去給王伯暉夫婦和王太太等人拜年,也得去給謝君顥拜年,還有契爺賀云、干媽安如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