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幅冬至民生圖。
這畫應該是這兩日完成的,畫中還蓋了李復的私印,同時在留白處寫了一段感謝的直白語言,上寫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此為陳公大義,李氏與良棲鄉眾民拜上。
“哎呀。”陳大戶忽得手一抖,竟然差點落下眼淚來。
他原來捐錢、訂購財報,多少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或是在李大人那兒留個好印象。沒想到他的這點錢財竟然換來了李大人如此赤忱以待,陳大戶一時只覺得心中萬分羞愧。
小心收起了這民生圖,陳大戶打算一會兒就把這圖上貢到先祖那兒祭拜一番,同時喊道“來人,去糧店那兒多采購一些糧食,一會兒讓人送去良棲鄉,說是我陳敬給他們拜年了”
良棲鄉。
比起其他幾個村子,良棲鄉算是建設得最快的,一年的光景,這村子的房屋大致都建造了七七八八。一間間的屋子雖然都建造得不大,可也是有窗有炕能避寒的房屋。屋子更是壘實了地基,四周墻壁也用上了石磚,然后用混好的泥抹得平平整整。
這樣的屋子,他們不少人逃難之前也沒福氣住的。大多都跟當時的固關鄉人一樣,都是住的棚屋或者是草屋。
而此刻良棲鄉靠近村口的一間屋子里,譚老漢一家五口人正在門口的位置取柴燒著火,一人一個手里還都拿著好大一張蒸餅。這蒸餅也不是干吃,再看,蒸餅里面還裹著一些肉餡。
這會兒天寒地凍,烤著暖烘烘的柴火吃著蒸餅,真是給他們神仙日子也是不換的。
譚老漢吃得小心翼翼,一只大手拽著餅,一只手下面接著,不浪費一丁點餅屑。
“今天陳恩人來給我們拜年,這里每家人都送了好幾斤的糧食呢。”譚老漢妻子想著自己家里人的那袋糧食,心里不斷念叨陳敬對他們的好。
譚老漢呼出一大口滾燙的熱氣,扭頭一看就看到妻子正在小心給他老娘掰著蒸餅,他老娘牙齒都掉光了,現在吃東西要先用水泡開再慢慢吃。
他老爹好一些,不過年紀也大了,干不了重活。家里除了四個大人,就是還有個十四歲的女兒。
譚老漢還沒說話,就聽到自己爹囫圇地開口,“好光景我這樣的年紀還能吃白面蒸餅,好光景。譚興那耕牛喂了嗎,不敢餓瘦,人不吃都得喂牛,餓瘦了明年開春干不了活,不種糧天劈你啊。”
譚老漢的爹有些糊涂了,說話也不清楚,有時候講話顛三倒四,可他說的是老一輩的道理,譚老漢也愿意聽。
十四歲的女兒譚花立刻說道“喂著勒,這大耕牛我們是借得李大人他們的,也不收我們租錢,可不敢喂瘦。”
譚老漢爹頓時滿意的哎哎了幾聲。
譚老漢看著人高馬大的女兒,忍不住笑道“花兒也這么大了,良棲鄉明年房子造得差不多了,咱們就要開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