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大量的金銀珠寶沒丟,被馬義藏在了涼州某某山坳里面,只等以后取來還給大良師。
好啊,馬義這么一說,無食教上下都夸他是個好漢英雄,千里追兇取首級,這么多么大的氣魄取回珠寶不因為害怕受到懲罰而遁走它鄉,反而藏在山中,只等給大良師起事之用,這么多大的忠心和義氣
經此一遭,馬義在無食教的名氣更上一層。
雖然他們搞教派的都知道自己不是什么好東西,但不代表他們不愿意跟一個好人交往,尤其這個好人十分有擔當又有英雄氣。
本來馬義以為這事兒過去了,他又可以在無食教混得風生水起,其實都把涼州李氏父子的事兒給忘了。
誰知道發展不順,大良師想起了在涼州的這批珠寶,要取來充作軍資。
這事大良師都沒通知幾個人,私下密謀讓軍隊喬裝成小股流民,在幾個月前就一隊隊混進了涼州。
事到臨頭,這才告訴馬義讓他跟另外一個小良師一起去漢陽郡取珠寶,馬義面上答應,心里直接著急上火。
哪里還有錢,那大批的珠寶全被昀哥兒拿走了。再說,他也不敢讓無食教跟昀哥兒碰面啊。
實在沒辦法了,只能飛鴿傳書一封,讓昀哥兒好歹幫他想個辦法遮掩一下,因為他們從山路走,再有兩天就要進山了。
昀哥兒看著那小信上密密麻麻的字,看得出來馬義是真著急,急得跟熱鍋上的螞蟻似的。
于是昀哥兒人讓人看好那只信鴿,拿著小信就去找李復還有騫珪去了。
昀哥兒從騫珪口中才知道原來確實有信鴿了,在梁國還沒立國的時候就已經從西域傳入了,只是一直沒有廣泛應用,目前在交州跟荊州一帶比較常見。據說交州有人用它來傳信,并把鴿子稱呼為飛奴,一時還被人引為奇事。
昀哥兒一臉佩服地看著騫珪。
騫珪反而笑道“我年輕時候游學,曾經見過罷了。”
昀哥兒這才反應過來,怪不得當初無食教寫馬義的夸夸小作文,寫好沒多久馬義就能摘錄一份自己收藏了,原本他們無食教內部馴養了信鴿。
這無食教別的本事沒有,搞這種奇奇怪怪的技術倒是一把好手。
以后這養信鴿的人才得讓馬義騙幾個過來,畢竟現在通信太落后了,有信鴿會方便很多。
說完了信鴿的事,昀哥兒才問道“騫公,這馬義的事怎么處理按理說也可以不用管他,只是我也擔心不知道他們多少人進入到涼州了。要是找不到珠寶,這幫人直接在漢陽郡這兒燒殺劫掠起來就不好了。”
說起這個事兒,昀哥兒就想白馬義一眼。
這人有點意思,想來求救,也說了無食教軍隊從哪里入涼州,進到哪座山里了,但是他不說無食教有多少人馬。
可見這人吧,他想蛇鼠兩端,多少有點不夠老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