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燕萱幾人后,昀哥兒也沒了什么事,于是一天到晚不是在家里就是在府衙,有幾次還把翊哥兒也領了過來。
雜文且說報是越來越熱鬧了,尤其是有人知道喬齡被昀哥兒親自拜訪后就拜入府衙為官,那熱情就更是點燃了。現在不是簡單的女子應該不應該入學這件事的爭論了,還事關到了自身的前程。
不是每個讀書人都是喬齡、騫珪這些人,依照他們的名望去哪里都會有人收留。就算是不用他們,但花點錢養著也能起到千金買馬骨的效果不是。
大部分人來說,他們是還需要鉆營的。
于是當天刊登了喬齡文章的報紙徹底脫銷,不少人模仿著喬齡的文章內容,有的老生常談,有的還真寫出一點花來了。
當然這其中也有不少罵戰。
在罵戰之中,野老癡人跟梧桐居士著重沒提起,這倆人前者罵人賊臟,后者相對中立。但最讓他們凸顯出來的還是他們的文筆特別好,辭藻修辭各有千秋,典故化用信手拈來,讀了他們的文章會有一種酣暢淋漓之感。
有的人也不看他們寫什么,是單純評論學習他們的文筆,只覺得這一定不會年輕的讀書人能寫出來的。
昀哥兒看著這水都混了就開始樂呵,這野老癡人其實就是孟幞,而梧桐居士則是鄭左生,有時候鄭左生不想寫就讓崔定寫,他倆共用一個筆名。
大冬天筆桿子仗打得厲害,昀哥兒則是看熱鬧。
而到了快要開春的時候,騫珪對報紙收入一盤點,好家伙竟然盈利了好大一筆收入。這個時代又沒電子閱讀沖擊報紙業,昀哥兒這回廣收文章發表,直接是開了先河了,報紙訂閱量真的是一下飆升。
有點意思。
昀哥兒索性對雜文且說報規劃了一下,讓騫珪成立一個專門的新聞部。以后所有報紙都由新聞部負責,同時這個部門再重新開設一版報紙新聞報。新聞報就用來發表府衙出臺的一些政治策略、方針,以及府衙專屬筆桿子對這些政治的解讀。
雜文且說報以后也改版,以后就用來發表民眾對一些政策的意見跟見解。另外再設話本報,但話本報上就刊登連載小說對,昀哥兒打算這東西弄出來。
但這么一來,新聞部也有不少事要處理了。跟騫珪商量一下后,讓他稍微弄一個框架出來,然后就把新聞部移交給喬齡,讓他去做新聞部部長。
這職位新鮮,大家都沒聽過。但隱隱約約,眾人也能看出新聞部的重要性。就跟錦衣衛一樣,現在還不正規。可一旦李氏定鼎天下,這兩職位一個直接會變成監察百官的部門,一個則能側面控制天下人的悠悠眾口啊。
不過昀哥兒經常會冒出新鮮詞匯,眾人也早就習慣了。而對喬齡來說,這是他進入李氏這個造反集團后被任命的第一件事,那叫一個動力滿滿。
他就跟當初直接住在了府衙的騫珪一樣,也是直接吃住在了剛剛選好地址的新聞部,二話不說就開始招人搭框架,那叫一個拼命。
昀哥兒一看喬齡上手這么快,梳理事物也井井有條,立馬就把這個攤子丟給他,自己又咸魚起來了。
這么一咸魚,直接就到了二三月份春種時節。隨著農忙時節一來,整個漢陽郡從上到下全忙碌了起來。一年之計在于春,這個時代而言,再也沒有比種糧更重要的事了。除開了農忙外,四方學府也專門挑選了一個好日子正式開始招生。
這四方學府的事昀哥兒都預熱兩年多了,消息早就傳遍整個漢陽郡,加上冬季這場罵戰,可以說到了無人不知的地步。
招生一共持續十五天,昀哥兒提前一天就跟崔老頭幾個人住在學府了。昀哥兒一方面緊張明天招生的事,另外一方面睡的有點不習慣,所以一個晚上沒睡好。
昀哥兒內心是知道這對很多家庭來說絕對是一個好出路,只要稍微有點眼光就知道該讓孩子來試試。可表面還是忍不住露出幾分擔憂之色,萬一沒人來呢
但昀哥兒顯然多想。
第二天天沒怎么亮呢,昀哥兒沒什么睡意索性起來。
一開門就聽到消息,說是學府外面到處都是人了,一群群的家長帶著孩子都縮在門口,只是天才稍亮,外面也就不敢鬧出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