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司州、洛京的戰亂,遠在涼州的李昀反而過得風平浪靜。
之前年終總結會結束之后,各地官員或各有調任,或重回任上主持開春農事。這些年各地戰事不斷,李氏這邊也同樣如此,所以這糧食是重中之重。
這一日風和日麗,李昀難得把一直忙于公務的騫珪拉了出來,另外還把騫珪的一兒子騫阜也從實習處帶了出來作陪,三人一同打算去武威郡城外走走。
騫珪幾乎是全年無休,李昀是真怕他猝死。
很快三人換了尋常的粗布衣物,只做普通的鄉民模樣。不過替他們架馬車的乃是趙越這個劍道高手,身側還有姜光、譚德護衛,暗中還藏了不少的弓箭手跟錦衣衛,安全性上有足夠的保證。
武威郡外的官道兩邊種了一些柳樹,這些時日正好是抽枝發芽的時候。李昀掀開車簾往外看,不時就看到不少小攤小販在樹下支了個地方賺點小錢。
早幾年李昀就開始收商業稅了,涼州李氏之下的所有正規店鋪都需要去衙門辦理營業執照,當然這個營業執照就是上當地管轄衙門報備,然后衙門會出具一份文書。有了這份文書才能正常營業,同時各地衙門的東賬房也能根據文書上所寫地址、店鋪及產業所有人等進行稅收查詢。另外則是在城中規劃了一些攤位點,雖然也需要營業執照,可考慮到攤位掙錢不多,一般只要付極少一點的攤位租金就可以了。
自古商人都貪,所以李昀成立的財政部中又專門規劃出一個小部門商稅部。沒別的意思,就是每次年中、年終兩個時間點,商稅部就會瘋狂查賬。
目前來說,商稅的收取基本沒出幺蛾子。
主要還是李昀允許商人子嗣入學考官,對商人來說這屬于利益交換,直接扯開了他們身上的鏈鎖,絕對是大大的賺。而偷稅漏稅又會影響下一代發展,大部分人還是不愿意因小失大的。
另外一部分原因就是李氏的稅收很透明,不管是商稅還是農稅,從李氏管轄涼州這些年以來,從來沒有跟之前的統治者一樣,時不時就找個名頭加稅或者臨時征稅。
李昀做主公做得很規規矩矩,治下的百姓交稅自然也規規矩矩,甚至覺得交了之后才算是松了口氣,每次到了交稅時間比收稅的人都積極。
除開這些店鋪或者專業攤位外,還有一部分就是賣的東西不多。比如此刻的那些柳樹下,不少人在賣的是一些野菜或者山上打來的野兔。
這些都是季節性或者臨時性,租攤位實在沒必要,所以找個人多的地方賣了就好,當日這種也就沒什么稅收了。
騫珪也掀開窗簾往外看,除了那些小攤販外,還有一些年輕男子正在踏青賞春。甚至時常見一些閨閣小姐帶著丫鬟健仆也尋了個安靜的地方看看春色,好不愜意。
自從李昀招收女官,加上軍中都配備了不少的護士,還有制衣局的大量女工等各色崗位,隨著對女子的征用,她們每月獲得的俸祿或者工資,有時候比家中的丈夫或者父親賺得還要多。有
錢就有話語權,加上上行下效,涼州對女子的拘束越來越少。至少在涼州這邊,潛移默化之下,女子如今也不太局限在閨閣之中了。
當然騫珪看的不是女子的改變,而是今日城外這熙熙攘攘的繁華景象。
“盛世也不過如此。”騫珪忍不住感嘆道。
如今天下正值紛亂,這樣平靜安和的時日除了李氏治下,別處想見到怕是難了。
一旁的騫阜聽到聲音下意識看了看自己父親,再瞄了一眼比他年輕多的主公,情緒反而比李昀要顯露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