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昀祭祀完了太廟后,再由群臣一路護送他前往洛京皇宮,而后在禮樂中進入正門,再進入皇宮主殿奉天殿。
如今的洛京皇宮雖然是在梁朝皇宮廢墟上建造起來的,但建造格局還有各殿名字均已不同。
曾經梁朝的主殿叫大福殿,聽著有些俗氣。但這大殿的名字是朱淵取的,大福也是他老家福氣的意思。他這人也頗有點大俗即大雅的想法,加上賤名好養活這樣的觀念,就給自己的主殿取了這名字。
衛瓘建造洛京宮殿,李昀看設計圖紙的時候,順帶就開始想名字了。
奉天殿的由來是這個世界好像確實偶爾有一點點不科學,李昀最終還是決定謙卑一點。奉天的意思,就是奉天承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依照天意民心而行的意思。
等山呼海嘯的萬歲之音再次響起之后,也就表示李昀正式開國登基成為皇帝。隨后,李復、辛娘、布氏等人也都被尊稱為太上皇,皇太后,太妃等職位,而李翊則是大明開國后的第一位王爺。
除這些外,就是李復的宗親李樘、李曄這些人。
李翊不想跟大學生昀哥兒記憶中的大明一樣,對宗親的安排是嚴禁他們當官,但因為一句親親之誼篤矣,又讓所有宗親由朝堂供養。
這么一來,這群人沒有權力希望,目標全盯在錢上了。加上也沒壓力,都快跟豬差不多了,吃吃吃,生生生,反正有朝堂養人。成千上萬的宗親啊,都要把財政吃窮了。
因此對李樘這些人,依照親疏遠近,也封了郡王,享有對應俸祿。可李昀也規定三代襲位后,后人若無功績,爵位陸續降低,直至沒有。
另外也下了旨意,所有宗親除額定俸祿跟特殊時節的規定賞賜外,朝堂不會額外供養他們。要想生活過得好,那就要自己想辦法奮斗。
不過有利有弊,雖然不由朝堂供養,但經商、種地、考功名也不再限制他們,唯一有限制的就是領兵權。
這是沒辦法的事,因為這個時代之前的皇朝并不保障士卒的權益。哪怕梁朝頒布了軍防令、捕兵令、職述令等,可士卒的月俸一部分竟然還是要根據是否打仗,是否打勝仗之類的因素才能取得。
這就導致一個問題,那就是士卒喜歡跟著能帶他們打勝仗或者是會維護他們給他們利益的將軍,時間久了,他們或被利益或被將軍的個人魅力吸引。
甚至本來屬于朝堂的軍隊,都開始有了某家軍,某家軍的名字,也就是說士卒不再把自己當成朝堂的軍隊,他們要跟著這個將軍走。所以古往今來,才有這么多的將軍振臂一呼,士卒就擁立他為主了。
即使將軍無有造反之心,可是皇帝聽了怎么能不慌。一慌,猜忌的心思也就升起來了。
雖然目前李昀有意將士卒跟將領的關系分隔開,他給士卒的月俸都有明確規定,不會因為一個帶領將軍的強勢弱勢而獲得利益少或者多。同時,月俸也不會經過將軍的手,是李昀派遣在軍隊中的文書兼輔導員
代表朝廷按月給予。
士卒每月上大課,都是強調他們是朝堂的兵馬,而吳期、鄧羌等將領,只是負責帶他們的某場戰役的長官而已。
本作者葉悠悠提醒您最全的人在古代,順的不行盡在,域名
當然,即使這樣。
很多觀念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加上現在天下未定,李昀也不想后院起火。
目前真有宗親大肆領兵,難免有人起想法,并想用錢財誘之,施恩惠于士卒。雖然現在李樘這些人老實得很,錦衣衛跟燕臺一直盯著,也沒發現任何問題。
可李昀也不想試探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