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李昀上朝第一天就跑得快,其實他從奉天殿離開后就去了大殿之后的秘閣。估算了下時間,大明朝第一任七位秘閣長也快過來了。
大約一盞茶的時候,秘閣的大門第一次被正式推開。
鄭左生年紀最大,仕林聲望最重,因而也走在最前方。
“老臣拜見陛下。”
鄭左生在秘閣大門敞開之時就立身之正,直至一步步踏入其中。
騫珪等人在鄭左生之后跪下行禮。
李昀坐在長圓桌的主位,笑道“起來吧,我知道你們會來,也有很多事要問我。”
七人慢慢起身,又聽李昀開口,“坐,這七個位置就是給你們準備的。以后秘閣之中商議事務,有些時候恐怕要半天一天,你們也吃不消站或跪,還是坐著舒坦。”
要是其他皇帝搞這一出,那肯定會有人喊不合規矩,不合規矩。
可李昀不同。
這么多年,李昀做事一直很出格,他們這些人跟李昀共事十多年了,早已習慣他的處事風格。再則,這么多年來,李昀一向是看似出格,實則做事都是大有深意,最后呈現的效果都極好,可以當得一句圣明之主的夸耀。
況且現在的李昀是攜開國威嚴,又有真龍現身獻上玉璽,可以說是民心盡歸的大勢在身。這樣的皇帝,就跟當初的始皇帝一樣,只要他活著一天,誰又敢多做什么事呢。
鄭左生內心也有些感嘆。
當初的幼兒稚子,到如今是一位真正的帝皇了。
“謝陛下。”七人行禮之后,按照桌上已擺放好的姓名牌盡數落座。
稍一落座,鄭左生就率先開口,“陛下,今日奉天殿秘閣一事所述不多。但觀陛下所言,怕對設置秘閣也思慮多時了。臣不解其意,有些事想要陛下解惑。”
“鄭公請說。”
鄭左生環視了一圈,知道一切疑問由他詢問最好。
在場七人,燕箏、鄧羌兩人對陛下忠心耿耿,就算有疑惑也不會多問,怕是一心要做陛下的孤臣、忠臣。
孫亞、馬賢都是降臣,加之陛下權勢隆重,鄭左生猜這兩人日后在秘閣之中一定小心萬分,也只會隨著陛下的心意辦事。
范旭小心謹慎,一貫的原則是雖然會提出自己的意見。可若是陛下另有主意,他便立即更改意見,從陛下的心思角度出發再提意見。
至于騫珪,鄭左生知道他的宏愿,他一直以諸葛孔明與劉皇叔的君臣之得為榜樣,是想君臣想得千古留名的。況且這些年陛下對騫珪實在不薄,騫珪的忠心并不輸于鄧羌等人。之前處理并州事務,他與范旭二人殺了多少世家豪族,真可謂是絕了自己后路。
倒是唯有他,其實這些年大多在四方書院之中教書,偶爾在新聞部的報紙上發表一些文章,并未做多少實事。
陛下選他入閣,最主要還是看重他的名望。本來崔定也合適,可崔定這兩年身體太差了,稍稍久站都不行,自
然無從說起入閣了。
而且他年紀也不小了,騫珪等人的政治生命還很長。他的話,恐怕在秘閣兩二年后也該請辭退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