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時空的嬴政正在與李斯、韓非一起看天幕的視頻,這時候的他還是一名秦王。
嬴政“”孔子好激動啊。
這一年是公元前233年,韓非出使秦國。他與韓非、李斯,之前還在說儒家的事情。
韓非表示“孔子學說為五蠹之首。”
“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
他們法家并不贊成儒家。
作為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在五蠹中表示學者、言談者、帶劍者、患御者、商工之民,是社會上的五種蠹蟲。
這五種,各自代表了儒家、縱橫家、游俠、國君左右親近的人、商工之百姓等等。
韓非孔子學說是蠹蟲
這邊秦王政與法家的韓非、李斯在一起,另一個時空的秦孝公,身邊則是法家的商鞅。
商鞅是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
他覺得孔子的學說,與法家的“農戰”思想相對立,將會導致國家“必貧而削”。
實際上,商鞅輔佐秦孝公變法
已經提出過焚書的建議。
韓非作為法家的集大成者,也知道這一點,故此他在韓非子和氏里寫道
“商君教秦孝公以連什伍,設告坐之過,燔詩書而明法令”
秦國長期奉行的是法家的路線,“焚書”這項政策,也自有其思想的淵源。
至于法家與儒家以外的人
諸子百家之中,除了對孔子及儒家稍稍抱有些許的同情以外,他們還在擔憂自己的學說。
雖說“焚書”后面跟著的是“坑儒”。
但是,會不會跟他們也有關系呢比如焚書所焚的,非惟儒家一家之言
墨家巨子隱隱有些擔憂。
縱橫家、陰陽家,隱隱有些擔憂。
莊子漫無目的地行于山中,雖然看見了天幕之上的異象,眼中卻也看見了枝葉盛茂的大樹。
伐木之人,停在樹的旁邊。
然而卻并不砍伐這棵樹。
問之則說“無所可用。”
沒什么用處啊。
莊子感慨“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這棵樹,憑借著它的不成材而可以終享天年。而他莊周,將會處于材與不材之間。
莊子一邊行走,一邊施施然看向天幕。
“一龍一蛇,與時俱化,
而無肯專為。”
“一上一下,以和為量,
浮游乎萬物之祖。”
據考證,“焚書”應是可靠的史實,其史料來源于奏事。漢書藝文志里,春秋類有“奏事一十篇”,班固自注為“秦時大臣奏事,及石刻名山文也。”
因此奏事這部書,乃是有關秦王朝的可靠的官方史料。它是一部紀錄秦王朝大臣奏事與名山刻石文的史料集。西漢的劉向,也曾將奏事著錄于七略。
司馬遷在擔任太史令與中書令之時,應當仔細閱讀過這部書,并將其作為編撰史記秦始皇本紀的基本材料之一。其中關于“焚書”記事的史料來源,應當便是這一部奏事。
至于在史記秦始皇本紀當中
天幕列舉出各類文獻記載的佐證之后,畫面倏然一轉,成了先前的卡通動畫風格。
動畫里的這一天,秦始皇在咸陽宮擺酒設宴,博士們紛紛上前敬酒祝壽。
一個卡通小人,旁邊寫著“仆射周青臣”。
此人在秦始皇面前頌揚說
“他時秦地不過千里。”
“賴陛下神靈明圣,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
“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
“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