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旦也是一種刑罰。城旦者,旦起行治城,四歲刑也。筑城四年的勞役。
黥為城旦,即黥面后發配修城。
除了這些之外,李斯還表示
“醫藥、卜筮、種樹之書,不燒毀。”
“如果有想要學習法令的,可以以官吏為師,到官吏那里去學習。”
隨后,秦始皇下達命令說“可以。”
于是便照此辦理。
這一事件,發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即公元前213年。記事的時間十分明確。事件發生的地點也十分清楚,是在秦的朝宮咸陽宮。
事件的相關人物也有名有姓,仆射周青臣、博士齊人淳于越、丞相李斯,其中官職與稱號也逐一交代。事件的發展,同樣也是脈絡分明
在咸陽宮的宴會上出現爭論,秦始皇將其交由廷議討論,丞相李斯進言,秦始皇裁決。這些符合秦漢之時廷議奏事、法令產生并頒行的程序。
例如,“丞相臣斯昧死言”、“制曰可”,便是秦漢詔書的一種,制書的標準用語。
因此,結合內容與形式可知,這是一段可信度很高的、典型的秦漢之時的上奏文。
綜上所述,秦始皇“焚書”一事,思想源流清楚、多種證據齊全,應當是確鑿無疑的史實。
諸子百家,聽到這里。
他們紛紛一怔。
其中很多人,原先以為“焚書”與“坑儒”都是跟孔子、孟子他們儒家相關的
他們甚至還在慶幸,自己的學說傳承下去了。
曾經為孔子默哀一秒。
如今為自己瘋狂默哀
嬴政你全燒了嗎全燒了嗎
只有少部分細心的人才聽見,天幕所言之中,有一個關鍵詞
“除了博士官所職以外”。
意思是,官方應該是有收錄的。
只是天下間,不能再藏有詩、書、百家語了。
但是不能傳聞于世
這,跟全部燒掉了有什么分別
諸子百家痛心疾首jg
含恨
不行,他們必須得想個辦法,將這些精華的著作與學說傳承下去。要不把書藏在屋壁里
孔子我也是這么想的。:
與此同時
各時空的嬴政,紛紛收到了無數條來自諸子百家的私信,未讀小紅點已經達到了99。
嬴政“。”
他都已經習慣了,沒打算搭理。
要是只有那么一個兩個,或許他還有心情理會一下。但是這人數未免也太多了。
這么著急干嘛,聽下去不就完了嗎
嬴政
他無視了諸子百家的私信,點開與歷史視頻u主“宮商羽”的對話框
之前他在這里詢問了不死與煉丹之事,得知后世并無“不死之法”,所謂“長生”應當是杜撰的,而煉丹之事,似乎也是子虛烏有
除此之外,嬴政還從后世之人那里得知
煉丹術在偶然之中催生了火藥,那是一種極具殺傷力與破壞力的東西。
還有,后世所用來承載文字的是“紙”。
趁著天幕在播放大秦系列秦始皇焚書“坑儒”,嬴政再次通過系統與后世溝通。
至于儒家的諸位
焚書知道了。
坑儒又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