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安慰自己。
但是天幕又說“儒家與儒術也并不統一”。
儒家眾qq
因此我們不能用以前的“儒”,譬如漢書藝文傳儒林傳的“儒”,來理解漢武帝初年的“鄉儒術”。
漢武帝初年的“儒術”
大體還屬于行政實踐的范疇,主要指的還是與王朝的儀式化形象與儀式化制度相關的知識、政策。
儀式化形象儀式化制度
他們大致地明白了。
很多人忽然神色凝重地看著蒼穹。
他們仿佛管窺到了一個時代。
漢武帝的“尊儒”,可以分為兩個層面。第一是“禮儀制度”方面的儒術。第二是“六藝知識與思想”方面的儒術,也就是今天的“儒學”。
其中第一層面的儒術,即為漢武帝所“鄉”的對象,同時也是竇嬰、田蚡所好的對象。
然而,建設這一層面的儒術,所需要的知識,卻主要是來自于六藝類文獻、以及掌握這些文獻的儒生,因而才有了對第二層面儒術的推重。也就是立五經博士、詔賢良以及為博士官置弟子員。
因此,尊崇六藝的背后,是王朝對儀式制度的形象化、體系化的追求。
這才是漢武帝時期各種變革的原動力。
諸子百家看出來了,所謂的“廣義儒術”,其知識資源來自于六藝類文獻。
這是在以六藝知識與文獻為基礎文飾政治。
這是在以之重建社會倫理,塑造王朝禮儀與形象。
進而建構出統一的意識形態、文化信仰。
這是漢王朝在面對當時社會政治上諸多難題之時的自然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漢代以后的儒生與先秦時期的儒生也迥然不同了。他們雖然積極入世,但人格畸形扭曲,呈現出了道德退化的趨勢。
孔子乍一聽,愣住了。
人格畸形扭曲
道德退化
為什么怎么會這樣
漢武帝時期,儒家高揚的道德品質,更是江河日下,不可與先秦儒生同日而語。
例如布衣丞相公孫弘,表面上忠誠敦厚,實際上“為人意忌,外寬內深”,以“曲學阿世”,積極為漢武帝的制度建設、尋找各種合理的依據。
董仲舒好耶這下終于輪到公孫弘了
先秦儒家聽到這里
紛紛屏住呼吸。
前面是“漢代以后的儒生”與“先秦的儒生”不同了,甚至“人格畸形扭曲”“道德退化”。
現在又是“儒家高揚的道德品質,更是江河日下”還有公孫弘的“曲學阿世”
先秦儒家開始有些不能接受了。
儒學發展到這時候,原本的思想與精神面貌喪失殆盡,儒生也一改過去“迂遠而闊于事情”的性格特征。
他們不斷地調節自己,甚至調節儒學,以適應統治者的統治,力爭成為最得心應手的政治工具。
孔子啊
喪失殆盡、調節自己、調節儒學、適應統治、力爭成為、政治工具
這些一處處關鍵詞,如同一柄柄箭矢,一箭一箭毫不留情地插在孔子的身上。
孔子幾欲吐血jg
他有些站不穩腳跟,直到顏回等眾弟子上前攙扶,才穩住身形慢慢地回過神來。
孔子思量萬千。
孔子木訥懂了。
原來“獨尊儒術”是這樣來的嗎
這還算他們的學說嗎
諸子百家可喜可賀,可喜可賀啊。
孔子g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