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商羽本來以為觀看人數出bug了,所以才有那么龐大的數字,而彈幕卻少得可憐。
沒想到,他們都在窺屏
而且窺屏的人居然這么多
好,那我簡單講一下。造皮紙的方法,主要用到的是楮樹皮與竹麻。
北方諸侯國好耶
居然真的講他們快要幸福得昏過去了。楮樹的耐寒性、適應性,都比較強,生命力也強,在他們北方也能種植、生長。
雖然聽天幕說,這種方法也要用到“竹麻”作為原材料,但總比之前的方法好
對他們北方來說,原料上好
首先是剝取楮樹皮,在春末夏初進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老樹,就在貼近根部的地方把它砍斷,然后用土蓋上。這樣第二年又會長出新的枝條,新枝條的皮會更好。
然后是制造皮紙,原料為楮樹皮六十斤,嫩竹麻四十斤,可以酌情增減。將它們一起放在池塘里漂浸,再涂上石灰漿,放到鍋里煮爛。
北方的諸侯國君與臣民點點頭。
楮樹皮與竹麻3:2的比例,已經足以省下很多竹子,再加上可以“回爐再造”
他們也無懼了
還有天幕之人特意提醒的,讓“楮樹”在第二年長出新的、更好的枝條的方法,也是讓他們受益匪淺。這樣,就不怕越用越少了。
“可再生資源”的概念,在他們心中隱約誕生。
不過這也僅僅是一種苗頭而已。
戰國時期,梁惠王看見天幕所講述的方法,也不禁想起了孟子曾對他說過的話。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所謂的,“遇到老的楮樹,就在貼近根部的地方把它砍斷,然后用土蓋上”。
便是這個道理吧
還有一種比較經濟的方法,就是用十分之七的樹皮與竹麻原料,十分之三的隔年稻草來進行制造。紙藥水汁使用得當,紙質也會很潔白。
什么隔年的稻草,居然也可以用來造紙
眾人一聽,皆大喜。
每次使用“十分之三”的稻草,那得省多少原料啊多節約、多省錢啊
尤其是北方的諸侯國君
那又得省多少“竹子”哇
與此同時,他們紛紛展開了聯想。會不會,造紙不一定非要用“竹子”,而是可以運用其他不同的樹皮、植物,以及各種各樣的原料呢
他們很激動,決定分別嘗試一下
果不其然,天幕也說
除了楮樹皮之外,我們還可以用木芙蓉樹皮、桑皮來造紙,前者可以用來糊雨傘、油扇,后者可以用來收蠶種。
扁鵲果然紙不僅僅是用來寫字的
那我用來包藥也沒問題嘍
秦始皇朕嘗試過用那么多原料來造紙,原來楮樹皮、木芙蓉樹皮、桑皮這些都可以
看來,最重要是技術上的問題。
秦始皇
很好,現在技術上的問題已經完全解決了
這都是后世人寶貴的經驗,大概是經歷過許多代人鉆研、改良而得來的。
現在,他們可以直接抄作業了
在穹宇的光幕消失以后,這些時空里的無數人爭先恐后、一窩蜂地涌出。
他們砍竹子的砍竹子,剝楮樹皮的剝楮樹皮。
沒過多久。
紙張,開始在春秋戰國時代傳播。先秦的君主們、諸子百家、甚至布衣百姓
他們都見到了,最真實的“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