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先是會心一笑。
聽到后面,他微微一怔,六萬字的內容,一個月可以印刷一百多部。這是何等神速
他思考了下,因為還沒有使用過雕版印刷,所以只能與手抄的速度進行對比。
比手抄快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改良后的“木活字”,確實應該會比原先的“膠泥活字”更加耐用。這也是效率與成本問題。
墨子木活字,倒是不錯。
而且先在整塊的木板上刻字,刻完了再切成單獨的文字塊,這種思路也非常好。
聽起來,印刷的速度也是非常快。
但是為啥你們從“膠泥活字”到“木活字”,居然要隔了朝代那么長的時間啊
膠泥活字,是宋代的畢昇。
木活字,是元代的王禎。
這兩個朝代要是不挨在一起,那就更說不過去了。或者該不會是宋朝跟秦朝一樣短命吧
魯班附議。明明“雕版印刷”就是用木板。
為啥從“膠泥活字”到“木活字”要跨越朝代
他們忽然同時想到了一個可能性,難道膠泥活字或者活字印刷術,存在某些局限性
然后,在那些時期,其實還是用雕版印刷術比較多仔細想想,不無這個可能。
蒼穹之上,出現一種排字的“轉盤”。
那是一種簡單的裝置,由底架承托著一個圓形的轉盤,轉盤里擺放著活字字模。
伴隨著天音與仙樂,轉盤兀自轉動的時候,響起一陣清脆的、咔咔的音效。
除了“木活字”之外,農學家王禎還發明了一種排字的轉盤,我們稱其為“轉輪排字盤”。
天幕的畫面放大,可以清晰地看見“轉輪排字盤”里面,木活字依韻擺放。
隨后,轉盤咔咔地轉動起來,一只簡筆畫卡通右手在上面移動,檢取所需之字。
墨子的眼前一亮這確實是我沒想到的
就說,文字浩如煙海,如果要做成活字,每次印刷都要排一遍,這工作量也挺大的。
萬一下次又要印,豈不是又得排一遍
如今有了轉輪排字盤,舒服多了
魯班亦是贊嘆不已這位元代的農學家王禎可以啊木活字、轉輪排字盤。
有點東西啊
范蠡好耶聽起來就很方便
正當大家紛紛感慨“轉輪排字盤”的妙處之時,戰國時期,許行關注的是“農學家”的稱呼。
天幕說,王禎是一位“農學家”。
身在戰國時期的許行,是諸子百家里“農家”的代表人物,也曾師從墨翟的弟子禽滑釐。
許行看了這么久的天幕,到現在,總覺得我們農家有點寂寂無聞。允悲jg
他記得從秦漢之后,諸子百家還剩余的不多,似乎就剩六家,很多家都沒落下去了。
許行沒落的,估計也有我農家吧
也正是因此,他聽見天幕說起“元代的農學家王禎”之時,才會十分激動。
激動之余,他又想
那估計也只是研究“農業”的吧
許行的眼底,閃過一絲光亮后,又倏然有些黯淡下來。他并不是專門研究農業的。
他主張“君民并耕”“市賈不二”。
許行認為,賢明的國君應當與百姓一起耕種,所謂“賢者與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他反對國君在自己倉庫里儲存米榖、積聚財貨等等,這是在傷害百姓以供養自己。
即所謂,“倉廩府庫,是厲民而以自養也”。
許行反對不勞而獲,也不贊同經商之人當中間商賺差價,這是居中剝削、抬高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