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皆有鐵礦,這些鐵礦都是淺浮在土面,并不深埋在洞穴里。它們多生于平原與丘陵之地,并不生于崇山峻嶺之間門。
齊桓公原來如此
太好了居然從挖鐵礦開始那這次肯定也又是手把手,教他們挖礦、冶鐵、煉鋼了。
齊桓公感覺寡人已經學會了。
宛如“收藏即學會”系列。
他身邊的管仲,則是默默將這些東西記下來,甚至打算寫一本書。
原來各地皆有鐵礦嗎那還不錯
而且鐵礦淺浮在土面,那就好找也好挖得多
平原與丘陵,也比崇山峻嶺方便太多
他們已經按捺不住,想要去挖礦了。
不是,是“命人”去挖礦。
至此,天幕之人又開始給他們,介紹鐵礦石的各種分類。
鐵礦石,分為土塊狀的“土錠鐵”、碎砂狀的“砂鐵”等等好幾種。
土錠鐵,呈黑色,是土面浮出的黑塊,形狀看起來像是秤錘。遠處遙望、看著像是鐵,但用手一捻則成碎土。
如果要進行冶煉,就將浮在地表的這些鐵礦石拾起來。也可以趁著下雨之后、土地濕軟,用牛犁耕淺土,將那些埋在土里幾寸之深的鐵礦石拾取起來。經過耕墾之后,鐵礦石還會逐日生長,用之不竭。
我國西北的甘肅、東南的福建泉州,這些都是土錠鐵的聚集之處。而燕京、遵化與山西平陽,則是砂鐵的集中產地。
砂鐵,一挖開表土就可以看見,把它取出來淘洗之后,再入爐冶煉。這樣冶煉、熔化之后,就與“土錠鐵”別無二致了。
楚莊王懂了,黑色的土錠鐵,還有砂鐵。
先找到鐵礦,然后等下雨之后再挖
還有鐵礦石居然還會逐日生長,用之不竭這這這這這,這也太絕了吧
隨著天幕之人的述說,“宋應星”身邊的虛空之處,竟然飄起一張巨幅的地圖。
于是,各時空所有國君,禁不住盯住地圖。
他們在地圖上努力辨認“西北的甘肅”“東南的福建泉州”“燕京”“遵化”“山西平陽”等地。
試圖找到自己領土范圍內的鐵礦資源。
就算不在天幕的標注范圍之內,也不要緊。畢竟“宋應星”在一開始就說了
各地皆有對吧應該是吧
說完了鐵礦石,我們繼續說鐵。鐵分為生鐵與熟鐵兩種。其中已經出爐、但還沒有炒過的,就是生鐵。炒過以后的,就是熟鐵。把生鐵與熟鐵兩者一起混合熔煉,就變成了鋼。
眾誒誒誒誒竟然是這樣嗎
生鐵、熟鐵,然后兩者混在一起可以煉鋼,聽起來很簡單嘛
然后,有的人提出靈魂發問
什么是“炒”怎么“炒”
彈幕里,原先還飄過無數的“原來這么簡單嗎”“竟然這么簡單啊”。
然后,他們又不說話了。
天幕之人明顯地看了眼彈幕,然后點點頭繼續往下說道
我們要煉鐵,就需要用到煉鐵爐。
煉鐵爐,是用摻了鹽的泥土砌成的。一般依傍著山洞來砌,或者用大根的木頭圍起來。如果要用鹽泥砌出這樣一個爐子,大概要花一個多月的時間門,切記不可輕率貪快。因為鹽泥的爐子要是出現罅隙,那就會前功盡棄了。
這樣一座煉鐵爐,可以承載兩千余斤的鐵礦石。
至于燃料,可以用硬木柴、煤炭、木炭。南方北方,因地制宜、各從利便。
還有鼓風的風箱,一般需要四個人至六個人來一起推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