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各時空的百姓們對天幕的存在已經司空見慣,這會兒早已亂做一鍋粥了。
他們知道,這是影像,而非神跡。
但無論如何,也無法阻擋這些古人對天幕的驚嘆與贊賞,后世技術實在是太神奇了
只見玉宇上的那塊黑色,漸漸地開始有些亮堂起來。起初是有了一些微弱的光。
隨后,傳來一些窸窸窣窣的聲音。
嘎吱的一聲,仿佛是一扇門被推開,然后有一個男人,從屋外走了進來。
哐當。
屋子里,忽然響起這么一聲沉悶的聲音,大概是有什么東西被男人踢倒了。
這個男人名叫詹姆斯哈格里夫斯,是英國布萊克本的紡織工。晚上回家,他不小心踢翻了妻子正在使用的紡紗機。
天音的語速有些快,節奏也頗快。
畫面里的男人踢倒紡紗機后,立刻下意識地去扶紡紗機,但忽然之間卻愣住了。
視頻里,仿佛默片一般。
而熟悉的天音卻在不停地解說著,讓視頻看起來完全沒有難度,非常便于理解。
哈格里夫斯想把紡紗機扶正,但他彎下腰的時候,突然看見那個被踢倒的紡紗機,居然還在轉動,而且原先橫著的紗錠,變成直立的了。
與解說同步的是
天幕畫面里的哈格里夫斯,看著被踢倒的紡紗機,看著它的轉動,愣怔在原地。
“如果豎著排列這些紗錠,用一個紡輪帶動它們,不就可以快速紡出更多的紗了嗎”
這位紡織工站在原地,心潮澎湃。
哈格里夫斯馬上產生了靈感,激動不已,當即決定進行試驗。很快,他就制造出了一個新型的紡紗機。它是用一個紡輪,帶動八個豎直紗錠。紡紗的效率,瞬間就提高了八倍。
與快節奏的解說同步的是,天幕的畫面徹底明亮了起來,是白天哈格里夫斯試驗的情形。
他時而坐、時而立、時而半跪在紡紗機前面。
最后大功告成,制造出第一臺“珍妮紡紗機”。這是新型的、更加高效的紡紗機。
哈格里夫斯制造出的紡紗機,被他命名為珍妮紡紗機,是最早的多錠手工紡紗機。
這種紡紗機,裝有八個錠子,以羅拉喂入纖維條,適用于棉、毛、麻纖維紡紗。
天幕之上,顯示著一個名叫諾丁漢的地方。
正當這個時候,哈格里夫斯與另外一個人并行,兩人走入了一家“紡紗作坊”。
這是他們合資開辦的紡紗作坊。
隨著他們二人的步伐,鏡頭切入到紡紗作坊之中,映入眼簾的,正是數臺珍妮紡紗機。
只見紡織工人們各自運作著珍妮紡紗機,看起來十分高效,紡出來的紗質量也很好。
光幕畫面的結尾處,哈格里夫斯生意興隆。
隨著這一段影像的結束,光幕之上又緩緩顯露出一個人影,看起來俊美無雙。
分不清是男是女。
珍妮紡紗機,是在1764年至1767年的某個時間里,英國布萊克本的一位名叫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的紡織工兼木工,發明的一款簡單的手動機器,同時也是一款現代化的機械紡紗機。
伴隨著天音的娓娓道來,光幕之上顯示出一個地理位置的圖片,并標注了一個點。
bckburn
歷史時空里,很少有人能夠認出這些字符的含義,只要極為少數的一部分人
例如秦始皇、漢武帝。
他們記得,在先前直播火藥等視頻的時候,也曾出現過,一些頗為類似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