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哪里看不透他們想做什么于是先把這使者抓了起來,又許諾曹衛復國,讓他們一同伐楚。”
“這便是恩威并施。”
霍去病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樣,追問道“那子玉脾氣那么差,肯定生氣,是不是出兵了”
“嗯,可是晉文公選擇了退避舍。”
“好仁義的國君,竟然真的履行諾言了。”雖然霍去病覺得直接打比較好,不過如此重諾也是很少見的了。
“可太過仁義的國君是不能活下去的,下次和你講宋襄公的故事。”
“那些將軍真的愿意退避啊晉文公的將軍比楚成王的聽話多了。”霍去病已經看出楚國要吃敗仗了。
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那是在將軍比君王更懂如何行軍打仗的情況下,這種君王比將軍腦子更清醒的時候將軍卻不聽話,能打贏就怪了。
“他們也生氣,覺得晉軍是國君率領,而楚軍是將軍率領,怎可君避臣,實在丟臉。”
“狐偃卻說服了他們,既然晉文公曾經受過恩惠,許下承諾,那便不可忘恩失信。打仗是講士氣的,理直理虧總歸不同。”
“子玉不會真的追上去了吧”霍去病無語凝噎。
“嗯。”尚謹點點頭,“其實論兵力,楚軍是強于晉軍的。晉國軍,加上秦、齊、宋的援軍,約有九萬人,而楚國軍隊加上陳、蔡、許等小國,總共有十一萬人。”
霍去病眼睛一亮,他還以為故事到這兒差不多就結束了,畢竟晉國一直在用計,而子玉看上去怎么也不像能贏的樣子,沒想到楚國原本還是占優勢的。
“他們排兵布陣有何不同嗎”
“并無大的差別。”那時候還真沒有太多陣法。
“那就還是用計不同了,是什么”
霍去病話音剛落,在一旁聽了半天的劉徹就出聲說道“以逸待勞,避強擊弱,佯敗誘敵”
劉徹洋洋灑灑把后面的故事講完了,霍去病越聽越興起。
見尚謹盯著自己,劉徹無辜地說“聽得我都沒心思處理政事了。”
這倒不是因為霍去病和尚謹兩個人聲音大,而是他一聽到誘敵深入之類的詞,就不免想起聶壹的計策。
他這回可是下了血本,派出了十萬大軍,領兵的將領更是名將。
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太仆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大行令王恢為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為材官將軍,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
五人中以韓安國為首。
這剛出去沒幾天,他就心神不寧的。
尚謹佯怒道“陛下,你都說光了,我還怎么問去病”
其實他剛好少說點話,講多了都口渴了。
“那你再講一個。”劉徹也想當故事聽。
“誘敵深入的戰役倒是多,每每提起,總要嘆一句,怎么就是看不出來呢”
“還真有避開的。”衛青笑著說。
“曹劌論戰”霍去病眼睛一亮,這題他會,“要仔細觀察,不可冒進。”
“去病真聰明。”衛青摸摸他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