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人造蟲洞,指的就是使用曲率引擎折疊空間之后形成的,從空間中這一點到另外一點形成的通道。
打個比方可以把空間比作一張白紙,從白紙的這一端到另外一端,本來有很遙遠的距離,但只要把白紙彎曲對折起來,兩端之間的距離就變得非常短,而白紙折疊之后從這一端到另外一端的通道就是蟲洞。
除了使用人類制造出來的曲率引擎人為折疊空間產生的人造蟲洞之外,宇宙中也會因為人類目前還無法了解的原因自然產生蟲洞,自然蟲洞能夠跨越的最遠的距離遠遠超過人類目前技術制造出來的人造蟲洞所能跨越的最遠距離。
不過自然蟲洞的出現,除了少數可以預測之外,其他的都非常飄忽,人類至今沒有發現規律,就跟藍星上的地震一樣,只有等它出現之后才能發現它的存在。
而且,自然蟲洞非常不穩定,說它不穩定倒不是因為蟲洞內部時空混亂這樣,而是因為自然蟲洞從出現開始持續的時間非常短,有時候剛成型在幾分鐘之內就會消失,有些能夠維持的時間更長一些,目前已知自然蟲洞存在時間最長的記錄是一天。
作為對人類影響最大的自然現象之一,人類對自然蟲洞的存在非常關注,學界有很多對自然蟲洞現象的研究,雖然依然無法預測大部分自然蟲洞的出現,對于自然蟲洞的出現和消失也很難說有讓人信服的理論,盡管這方面的理論研究真的非常多,但其中有多少是出于占個坑,說不定就蒙對了,將來還能混個大獎的想法就不好說了。
只能說,人類社會不管在哪里都沒有新鮮事,藍星學術圈的怪相,換到了星際社會也依然存在。
對很多人來說,學術從來不是學術,而是他們的進身之階,做學術也從來不是出于熱愛,而是為了爭名奪利。
不過,真正不慕名利的人從來就少,即便劍走偏鋒,只要不是徹底走上學術不端、學術造假的邪路,也無可厚非。
除了這些關于蟲洞本質的大多數談不上有意義,很可能只是學術垃圾的理論研究之外,還有一些實際應用上的研究,比如探測蟲洞出現的探測器,分析蟲洞穩定性及存在時間的儀器之類的。
探測蟲洞出現的設備其實很早就研究出來了,因為蟲洞的出現必然會帶來空間的扭曲和能量的波動,不過鑒于宇宙之中能夠導致能量波動漲落的現象太多了,所以對于出現出現的探測主要依賴的就是對空間扭曲的偵測。
假如一個地方,原本的空間是穩定的,但很短的時間內出現了扭曲,那么就很有可能是出現了自然蟲洞現象。
當然,想要分辨依然并不容易,因為能夠出現空間扭曲現象的并不只有蟲洞,而且還有眾多人造蟲洞的存在也對偵測產生了干擾,在偵測設備剛剛出現的時候,也有很多的誤報,但現在隨著計算模型的完善以及大型量子計算機算力的進一步提升,偵測誤報的幾率已經非常低。
至于分析自然蟲洞的技術出現的時間還不算很長,主要是即便放在浩瀚的宇宙中,出現的自然蟲洞依然不太多,而且存在的時間太短了,很多科學家研究了一輩子自然蟲洞,實際上可能都根本沒近距離見過真正的自然蟲洞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