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院士誠懇地道“我沒辦法解決。我是研究核物理的,對材料學只知道皮毛,但我相信在大計劃的之中,肯定會有更好的超導材料出現。”
古景耀挑眉“也就是說,萬一沒有研究出適合的超導材料,投入到這里的資金和人力就直接打水漂了”
董院士“”
可憐兮兮,無言以對。
這個問題他確實沒法解決,實際上在提交計劃之前,董院士也想過很多種辦法,考察過很多材料,也考慮過是不是可以修改方案,但
結果就是他確實沒辦法,不管他怎么改,現在的超導材料都達不到他的要求,而現在的方案在他看來已經是最好的了。
他雖然希望東方超環能夠起死回生,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科學家,他不能欺騙自己的良心拿出有問題的計劃去忽悠古景耀,更何況以古景耀的水平他大概也忽悠不過去結果反而更加可能失敗,那還不如坦誠一點。
因為這個他沒辦法解決的問題,實際上董院士也做好了失敗的準備,只是還抱著微末的希望不愿意放棄。
古景耀看他這樣有點無語,沒有繼續糾纏于這個問題,轉而問道“在計劃上,你對反應產物有一個回收的設計,但是這個設計有一個問題,你準備怎么解決產物回收的過程中溫度過高的問題耐高溫材料當然有,但無論什么耐高溫材料,都無法長期承受這樣的高溫,必然會導致耐高溫材料壽命果斷,嚴重影響反應堆的商業價值。”
是的,董院士的這個計劃,是作為商用反應堆考慮的,他就沒思考過反應堆小型化的問題,準備純粹作為商業的核聚變發電站反應堆來推介,并且因為技術相比古景耀拿出來的落后,將來賣給外國人也不需要考慮太多。
不過對于古景耀提出來的這個問題,董院士還是有一定的想法的,只是他的想法不是很完善,所以就沒有寫在計劃上。
至于他為什么要把還不晚上的計劃交上來,還鬧著一定要見古景耀,當然是因為時間不等人了。
董院士自己也是可控核聚變項目組的成員,現在正在研究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是什么進展,他是再清楚不過的。
古景耀提了很多問題,然后一一聽董院士說完自己的想法。
他說的這些問題,董院士也是都考慮過的,并且都有一些想法,只是還不完善。
這對古景耀來說就夠了,他需要知道董院士是有全盤考慮的,而不是腦子一熱靠著滿腔熱血就上了。
這樣想著,古景耀將自己昨天晚上閱讀董院士提交的計劃書的時候寫下來的一些東西的手稿遞給了董院士,“你根據上面的方向先完善一下你的計劃,等做完之后再來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