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唱詩班的優雅旋律中,她圍著教堂繞了半圈,從側殿的階梯往下走去。
四周寧謐悠揚,墻壁上稀稀拉拉雕刻著一些浮雕,沿著旋梯走了五分鐘,路面越來越暗,很快最后一絲光線也徹底消失,前后左右只能聽到她緩慢有力的腳步聲。
沒有照明設備,黑暗的世界仿佛把這里和外界徹底割開,下方只有幾座年代久遠的雕像再無余物。
普通游客即使帶著手電走到這里,也會自動回返,類似的建筑羅馬還有很多,畢竟這是一座在廢墟上數度建立起來的城市。
黛西的視力即使在黑暗中也絲毫不受影響,她看到地面有著一層塵土,這里貌似已經很久沒人來過了。
注視著盡頭處的幾座雕像,很快按照靈液基地的指示找到了其中圣彼得的雕像。
這個圣徒神態安詳,坐姿端莊,一幅悲天憫人的模樣。
好歹是教會學校出身,黛西對圣徒們多少有點敬意,她很恭敬地行禮,之后伸出手指對上雕像指向前方的手指。
一片光幕出現在空氣當中。
再次用約翰.加勒特的權限進行登錄,厚重的巨門在雕像后緩緩開啟。
隨著一個看起來有點復古的升降梯,黛西進入了羅馬地下深處。
升降梯內部裝飾很華麗,日月星辰布滿天花板,雖然畫得有點簡陋,但是看過宇宙魔方內的星圖,黛西拿來一一確認,發現天花板上畫的星辰和實際一般無二,誤差幾乎沒有。
一個小小的升降梯就能看出兄弟會的科技水平遠超外界,不能用歷史書上文藝復興的那些人物對號入座,那是兄弟會想讓外界人知道的信息,真實情況普通人根本沒有機會看到。
升降梯異常平穩,純機械驅動,絲毫不見顛簸,整整下降了六千米,這才慢慢打開大門。
一座仿佛點綴著星空的地下城市映入眼簾。
整座城市都擁有濃郁的文藝復興建筑風格,但是和地上的羅馬城還不同,地上的羅馬建筑講究厚重、沉穩和美感。
地下這座城市在兼具了這些優點的同時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數學的大量應用。
建筑物要對稱,中心對稱、軸對稱、鏡像對稱。
建筑物要有藝術般可以被計算的優雅,楊輝三角、黃金分割。
不過在進入城市前有一大片荊棘攔住了她的去路。
不是因為荒蕪無人清理所產生的雜物,看起來更像是讓后來者知道先輩的不易,而特意栽種的。
苦修風格嗎?黛西對此不置可否,再尖銳的荊棘也無法對她造成一點傷害,可她也不想把衣服劃破。
深處地下,她沒用震動能力,而是猛吸一口氣,阻路的荊棘全被吐息凍成了冰塊,之后隨手一擊敲成碎片。
清理了道路,這才有余暇觀看前方。
地下城市可以說非常宏偉,有地面羅馬城的四分之一大,無數尖頂式的房屋坐落在城市四周,黛西走到城市中心廣場,這里有點像古羅馬的元老院,四周有數圈座椅,中心一小片區域可以供人發表觀點,周圍的人或支持或反對。如今這里空無一人,整座城市都好像被廢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