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懷淵整張臉都紅了,渾身好似被放在火堆上炙烤,腦子也昏呼呼的,緊緊抱住沈晞,汲取她口中的芳香。
意亂情迷間,他不無自得地想,幸好他長了張好臉。
意亂情迷歸意亂情迷,最后趙懷淵還是憑借著自己并不怎么樣的意志力停下了。他都不敢多看面色靡艷的沈晞,整理好兩人有些凌亂的衣裳,就趕緊跑了。沈晞承認自己是很有點惡趣味的,就喜歡看趙懷淵在理智和欲望間掙扎的樣子,樂此不疲。
最近沈晞收斂了很多,都不怎么出門了。出門意味著可能遇到找茬的,而現在這個時期,可能還是安穩點好。
趙懷淵的母親發覺從她這邊沒有辦法說通之后,又去找了趙懷淵幾次,但他這次鐵了
心不肯原諒,因而太妃那邊無計可施,既然告到了皇帝那里,要皇帝好好說說趙懷淵。
宴平帝沒辦法,把趙懷淵叫去問了問,問清楚趙懷淵的想法后,也沒多說什么。
趙懷淵離宮后跟沈晞說這件事,沈晞都震驚了。太妃是真的臉皮厚啊,都要反人家的江山了,竟還要讓人當和事佬。
沈晞覺得,太妃他們想要爭取趙懷淵的偏向,多半只是不想讓趙懷淵壞事而已,趙懷淵本人的力量其實沒多大用。
趙懷淵一沒有兵權,二沒有聲望,對于太妃他們的大事并無幫助。不過趙懷淵的離心大約對延緩太妃他們下定決心是有些作用的,但估計也有限。
沈晞曾跟趙懷淵推演過,假如他要謀反,能怎么做趙懷淵也是百無禁忌,反正只有沈晞和他兩個人,便認真地推演起來。
首先,因為他作為皇室成員,要謀反也是占據了有力身份。假如是別的人,名不正言不順,最好的辦法其實是先在偏遠地方占據一個大本營,再慢慢發展壯大,再弄點所謂神跡出來,說皇帝不義,老天震怒之類的,但這還要搭配天災才行得通。
這個中央集權的朝代,最近也沒什么大范圍的天災,百姓的日子還過得去,這種造反幾乎不可能成。
而趙懷淵則不同,因為有先太子的事,他只要能有兵,首先在武力上能一次性拿下皇宮,控制住皇帝,其次當著所有朝臣的面證明先太子的事是當今皇帝干的,他為兄長報仇天經地義,而且他還是先太子的嫡親弟弟,繼承先太子的位置名正言順,如此朝臣的反對聲便會小很多,整個帝國只要文臣不罷工就能運轉下去。
趙懷淵若要謀反,走這條路是最穩妥的,那么趙之廷他們也是如此。
京城周邊的軍事力量大體上分為兩支,一支是京郊大營,總共三十五衛近二十萬人,另一支則是皇帝親衛,總共二十六衛近十五萬人。
但這些兵,不需要全部掌握在手中。只需要有一支力量可以破開皇宮,在其他衛所反應過來前拿下皇帝,并當著所有朝臣的面“揭發”皇帝罪狀,證明己身合法性,若運氣好,都不需要多少流多少血,之后的皇位也會相對穩固。
想到馮太醫和周嬤嬤,沈晞便覺得那邊多半是這樣的想法。就是不知,他們的軍事力量來自哪里。
趙之廷雖有過領兵打仗的經歷,但他所領的兵遠在邊疆,在京城他
只是個光桿司令,多半會找曾經效忠先太子的舊部。
沈晞覺得她能想到這一點,皇帝絕對早想到了。只是當年先太子剛死沒多久是鬧過一陣的,一些比較激進的先太子舊部早就兵敗而死,而其余的要么識時務者為俊杰叛變了,要么藏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