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也沒嘮多久,吳嬸子還要趕著回家做飯,他們家沒在廠里食堂吃,那得要飯票,用糧票換的,她家人多,還是自己做飯能省著點,把糧票攢下來。
她指了指喬竹芳的手表道“這上面的時間應該快要到五點半了吧我還得回去幫婆婆一起做飯,就先走了,咱們下回再聊。”
說到這里,吳嬸子就不由地對喬竹芳羨慕了起來。
事實上,吳嬸子就比喬竹芳小兩歲,才三十八,可上面公婆都還在呢,有人壓著,最小的孩子也才五歲,最大的還沒結婚,平時要忙的事情多著呢,得照顧一大家子人,跟喬竹芳的日子完全沒法比。
只是她也明白人家的情況她羨慕不來,喬家喬秋生這個當家的男人是入贅的,喬竹芳自然就不用伺候公婆了,也沒了那些煩心事。
喬竹芳笑著點了點頭道“好,那你快點回去吧,咱們下次再聊。”說完也看了看手表,心里估摸著兒子和和兒媳婦應該也到何家村那邊了。
吳嬸子臨走的時候還道“到底是有手表好,平時還能隨時隨地地看時間,怪方便的。”不過她也只是隨口感嘆一句,畢竟她也沒那個錢也去買一塊。
喬竹芳手腕上的手表看起來很是嶄新,前進牌的,對這塊表喬竹芳平時也很愛惜了,手表是去年喬秋生跟著廠里頭的人一起出差去滬市那邊帶回來的,五十六塊錢買的呢
其實喬竹芳以前也是有個手表的,是個古董表,樣式十分華麗,是小時候家里還富裕的時候從商行里買來的,到現在雖然都過去三四十年了,也還能用。只是這會兒卻不好戴出去,太招搖了,只能在家里偶爾拿出來看看時間。
喬秋生平時把這些都看在眼里,去滬市出差的時候悶不做聲地就買了塊表回來,這樣媳婦以后也能戴著表出去了。
而喬和平和何英英小夫妻倆這會兒也正盤算著找門路買一塊手表呢,這會兒的年輕人哪個不想有一塊手表只是沒錢罷了。
剛工作的年輕工人掙的錢都是要交到家里養家的,手里頭能留個幾塊錢當零花平時支應一下就已經是寬裕的了,但想要買塊手表,那就有點不可能了,狠下心吃點苦攢一攢倒是遲早也能攢夠錢,可是叫家里人知道那是要挨罵的,手表又不當吃又不當喝的,買塊手表還不如買輛自行車呢,一家人都能騎。
只是喬家情況卻是不一樣的,家里比起大多數的人家要寬裕一點,喬秋生和喬竹芳就喬和平一個兒子,上面也沒有老人,再加上喬秋生自己每個月的工資就挺高的,養家完全沒有壓力,每個月還能輕輕松松攢下五六十塊錢呢
于是對于兒子和兒媳的工資他們就不大管了,由著他們留在手頭上自己花。不過小夫妻倆也自覺,平常沒少給家里買東西,再加上現在又有了閨女,就更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無限制地花錢了,總得為閨女考慮一點吧,不能全靠爸媽養著,他們還是懂點事的。
只是呢,他們倆的工資也不算低,何英英一個月的工資有三十九塊錢,而喬和平的工資就更多了一點,他是四級工,一個月的工資有六十四塊錢,所以說每個月除去給家里還有閨女買東西花的錢,夫妻倆還能攢下不少錢呢,也正是因為這樣,喬和平和何英英這會兒才會有也買一塊手表的想法。
“誒喲,你們家孫女倒是乖,不鬧人,比我家那個皮小子強多了”
吳嬸子走了之后,喬秋生和喬竹芳兩個人正低頭說兒子跟兒媳去何家村那邊的事情,然后沒抬頭就聽到了不遠處傳來的大嗓門聲音,這個聲音倒也熟悉,應該就是鄰居胡師傅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