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廠這邊的條件實在是太好了,何成文、何成梁兩兄弟對于進廠之后的生活滿意的不能再滿意了,恨不得在這個工廠一直干到老。
在他們過來之前,家里大人千叮萬囑,告訴他們到了城里一定要聽姑姑姑父的話,好不容易進了廠當工人端上了鐵飯碗,可不能犯錯誤被趕回鄉下,這年頭再遇到這樣的好事可不容易。
兩兄弟也深以為然,之前都是不招鄉下戶口的呢,他們還以為上完初中就要回家種地了,沒想到居然還能進城當工人,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他們簡直要高興壞了。
這會兒不用家里大人叮囑,他們都會異常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工作的。
而對于姑父姑父,他們就更感激了。要不是之前姑姑姑父要求家里人一定要送他們幾個孩子都去上學,他們現在根本就不可能通過招工。
本來他們村里知道城里工廠招工的人很不少呢,年齡合適的一大堆,但最后都卡在了識字這一關上,那些大人不識字也就不必說了,他們年輕的時候還沒建國,周邊也沒有學校,十里八村能識字的也只有寥寥一些,而到了他們這一輩,能像他們家這樣把所有孩子都送去上學的,別說何家村了,就是整個十里八鄉也沒有幾家。
最后整個村子加上他們兩兄弟,就只有四個人通過招工進了廠當工人,其他人全部都因為不識字從報名那關開始就被刷下去了。
兩兄弟是第一次明白了上學的重要性,不上學就不識字,不識字就當不了工人,這會兒不用姑姑姑父說,家里剩下的弟弟妹妹們都在拼命學習,爺爺奶奶更是放話說,只要弟弟妹妹他們能讀下去,連高中也供呢
而他們雖然才剛剛入廠,但也已經有了新目標努力工作,努力攢工齡,等著以后廠里也分配他們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到時候就能把家里人都接到城里來了。
兩兄弟從小到大進城的次數,一只巴掌數的過來,每次進城也是到姑姑家這邊來的,其他哪里都沒去過。
現在終于遷了戶口,變成了城里人了,他們自然也是想在城里好好逛一逛。
只是通過招工進入鋼鐵廠當工人都一個星期了,他們去過的地方,也還僅限于自己住的筒子樓還有鋼鐵廠,每天兩點一線。
鋼鐵廠作為幾萬人的國營大廠,下面還有好多附屬小廠,面積大的很,兩兄弟這一個星期連鋼鐵廠附近都還沒有熟悉呢,更別說去探索別的地方了。
不過他們也不著急,之前姑姑說讓他們剛來的這幾天先努力摸清鋼鐵廠這邊的情況就行了,城里的其他地方,姑姑和姑父有時間的時候就會帶他們去認認路的。
來之前爸媽爺奶他們交代,廠里放假的時候記得去姑姑家拜訪一下,跟喬爺爺喬奶奶問個好,兩兄弟也乖乖照辦,一大早就早起帶著爺奶給的錢和糧票,去這邊的百貨商店買了兩包糕點,然后才終于敢上門去。
要是讓兩兄弟自己花一兩塊錢買這么貴重的東西自己吃,他們肯定是舍不得的,也不敢花,他們之前上學的時候,兩兄弟加起來手里能有個五毛錢就算多的了,家里一年到頭賺的錢加起來也不過只有一百多塊錢,還要送他們六個孩子上學,要不是姑姑姑父心善,經常會貼補,他們早就吃不起飯了,花一兩塊錢買糕點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奢侈了。
只是這次買是為了送給姑姑家的,之前他們報名的時候是姑姑一直帶著的,進廠的這一個星期,姑姑姑父更是沒少照顧他們倆,之后更不知道還要麻煩姑姑姑父多少事呢,他們現在肯定是要買些東西感謝的。
更何況在他們記憶中,每次去姑姑家的時候,姑姑他們都會做一大桌子好菜招待他們,城里的大米蔬菜雞蛋魚肉全部都要錢要票,不比鄉下方便,他們兩張嘴再過去一起吃飯,不是給姑姑家增加負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