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巧姑姑,姑父一家忙著置辦年貨沒有時間去搬煤,他們就將這事給攬了過來了,今天一下班就帶著姑姑家的煤本去煤站那里,將春節這個月一百七十多斤的煤球都搬回來了。
別看一百七十多斤的煤球聽著多,但其實還經常會不夠用呢,到了冬天天氣冷,爐子幾乎是整天都燒著的,一個煤球一斤多,一天用七八斤煤球都已經算是少的了。
有不少人家到了每月二十號的時候,煤球就已經用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十天基本也就只有做飯的時候會燒著爐子,其他的時候都舍不得生爐子呢,這會兒煤站那邊也到處都是家長派去撿煤核的小孩,撿來一筐煤核也就能夠家里再燒幾天爐子了。
只不過有的人家煤球不夠用,有的人家卻多的很,這完全跟家里人口掛鉤。
喬家就屬于人少不夠用的那一批,這會兒每家供應多少煤球都是按照戶口本上的人口算,每人三十五斤,喬家四個大人加一個小孩,就只有一百七十五斤的定量了。
喬家冬天的時候爐子是從早燒到晚的,一是為了暖和,二是為了時刻都有熱水,一個月三十天,每天將至少用掉七八斤煤,每個月一百七十五斤的煤球不夠用是肯定的了。
而要是那種家里有四五個孩子的,每個月用起來就綽綽有余了。單是孩子那份煤球的定量,都能超過像喬家這樣五口之家的煤球定量呢
不過還好,家里煤球不夠用的,可以私底偷偷下向那些家里人口多煤球定量多的人家買煤球,這都屬于默認的事情了,有不少孩子多的人家就靠這個多賺一筆外快呢
正常拿著煤本去煤站買煤球一斤也就四分錢,而私底下買煤是七分錢,每個月喬家都會額外買一百斤煤,就七塊錢而已,對他們家來說不算什么,所以平時燒煤的時候就更大方,有的時候還會兩個爐子一起燒著,這樣做飯也快,家里也暖和。
這會兒何成文、何成梁動作很是麻利,用了十多分鐘的時間就將這些煤球搬進廚房里全壘放好了,不過這還不算完,他們接下來還要去一趟煤站的。
何成文現在正在談的對象李玉娟家里只有兩個退休在家的爸媽,而且年紀都已經大了,不能干太重的活,所以每次搬煤球都是李玉娟這個姑娘去的。
作為一個大男人,何成文不知道也就罷了,知道了肯定需要幫忙的,女婿幫老丈人家干活都是老傳統了,他爸跟著她媽回娘家的時候,也都是會幫著那邊干點活的,比如挑一下水劈一下柴。
何成文從小在鄉下長大,自然也是一樣的想法,自己都跟人家閨女處對象了,就算還沒有結婚,但能幫著干的事情,肯定是要幫著干的。
正好今天要幫姑姑姑父一家搬煤,于是就將玉娟家搬煤的差事也一起攬了過來。
玉娟他們是三口之家,只有一百斤左右的煤,而他們兩兄弟的煤加起來是七十斤,再去煤站那邊拉一趟就能把所有人這個月的煤都搬回來了。
“嘉嘉,我們走了,你把門關上吧,一會兒姑姑姑父他們回來你再開門。”臨走之前何成文不忘提醒道。
喬嘉嘉點了點頭“好,我知道的。”
因為下午還要上班,何成文將煤球擺放好,又跟李玉娟打了個招呼,然后就走了,沒有留太久。
在他走之后,李家父母問閨女道“你們處對象處的怎么樣了我覺得成文這小伙子還挺好的,還能想著主動幫你干活,等以后結了婚肯定也不會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