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她們兩個人加入了廣播站以后,每周的星期一就要到廣播站那邊值班。她們兩個人正好是一個班的,所以就把她們分到一個組了。
學校七點到七點半的時候吃早餐,在這個時間她們就要開始廣播了,而上午和下午中間的兩個大課間,也需要各廣播一次,中午和下午放學的時間還有一次,一天總共需要五次廣播。
還好學校廣播站離她們班挺近的,走個一分多鐘就到了,所以時間上并不算特別緊張,就是中午別的學生吃飯的時候她們兩個要廣播,需要廣播完才能去吃飯,等到她們去吃飯的時候,食堂就只有一些剩菜了,不過幸好有李青鋒這個好朋友在,她帶著鋁飯盒去食堂幫她們打飯送過來,然后和她們一起吃飯,吃完才去訓練。
不過廣播的時間并不算短,上午三次廣播加起來的時長足有一個小時,所以她們必須一早就趕過去把今天廣播要念的稿子都整理好,這樣到時候才不至于手忙腳亂,當然偶爾學校領導那邊也會下發文件,一般都是當天廣播站值班的學生負責向同學們廣播。
喬嘉嘉和楊薇薇兩個人都是走讀的,這會兒到校已經六點半,早上都是五點多鐘起的床。
喬嘉嘉在沒有加入廣播站的時候,原本還以為廣播站學生的工作挺輕松的,但真到了廣播站,才發現壓根就和想的不一樣,那些稿子都是要她們提前準備好的,而且還要做好學生來稿的審核,事情多得很,要是提前知道這么忙,喬嘉嘉絕對不會報名參加廣播站,不過還好一周只有這么一天,忙一天也就結束了。
再加上廣播站的學生到年底學校也會有獎勵,雖然并不多,只是幾個本子和搪瓷缸,但這些獎勵可都是校長親自頒發的,不少廣播站的學生都把這當做一項殊榮,在廣播站工作的時候就更起勁了。
喬嘉嘉雖然對校長年底頒發獎勵并不是太在意,不過對于另外一項廣播站隱藏福利還是比較喜歡的。
就算到了高中,每學期也照樣是要下鄉學農的,不過廣播站的學生自動編入宣傳隊,下鄉學農的時候并不需要下地干活,再加上她們在宣傳隊表演的時候也主要是負責主持串場,并不需要一直在舞臺上,工作還是很輕松的,沖著這個,喬嘉嘉就覺得自己可以一直在廣播站里干下去。
“今天早上我們就念兩則報紙上的時事,然后剩下的時間放一首歌吧”喬嘉嘉拿著手里已經準備好的時事稿說道。
楊薇薇點著頭說道“行,上午那次廣播比較短,正好就念一下學生來稿吧,我們班有人寫了小詩投進來,我看水平還行,就錄用了。”
喬嘉嘉對此當然沒有什么意見,廣播站總共有十五個學生,七個高一年級的,八個高二年級的,廣播站的站長也是高二年級的,對于學生來稿,在水平差不多的情況下,肯定是先錄用自己班的,大家都是這么做,也沒有人會說什么。
反正一天五次廣播,一個星期七天,廣播的次數多得很,每個班學生的來稿基本都能輪得到,也不會因為錄用了自己班的學生來稿就會占了別人的機會。
而且大家首先錄用自己班的學生來稿的前提也是稿件質量優秀,就比如寫一首小詩往廣播站這邊投吧,要是寫的狗屁不通,就算是自己班的,喬嘉嘉和楊薇薇也不會錄用,她們可是要負責念廣播稿子的,可不想自己念稿子的時候尷尬地腳趾頭摳地。
兩個人從一堆學生來稿中又篩了幾篇比較好的出來,把今天的廣播都安排好,看看時間,也快要七點了,到了學校住宿生去食堂吃早餐的時間,等到七點半再開始早讀,中間吃飯的這半個小時,都是喬嘉嘉和楊薇薇兩個人廣播時間。
喬嘉嘉和楊薇薇按照商量的那樣,一人念了一則時事,然后剩下的時間都給同學們放歌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