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知道了歸知道了,日子還得照樣過。他們一家在何家村這邊就跟普通人家一樣,有錢也花不出去。
老太太手里有錢,可是為了掩人耳目,把日子安穩地過下去,照樣得帶著嬤嬤還有閨女和他這個女婿跟村里人一樣,每天辛辛苦苦下地干活,在地里刨食。
大多數的時候老太太心疼閨女,是不叫阿妹她跟著一起下地的,只是阿妹也心疼娘,是一定不肯偷懶的。
沒有誰家能不下地干活,還能天天吃飽穿暖的,家里要是那樣,村里人早就懷疑了。
如果要是改換戶籍,再換一個地方住,倒是可以把錢光明正大的拿出來,可是富人尤其是像他們一家這樣勢單力薄的富人,在鄉下是過不下去的,尤其何家村還是老太太當初千挑萬選才確定下來,何家村是由武裝力量的,村民有槍藥,后山還有戰亂的時候可以躲藏的地方,在亂世可以算是一個“桃花源”了,不可能輕易搬走的。
喬秋生也心疼阿妹有錢卻不能過好日子,他自己也不想在地里刨食,一直依賴著老太太過活,想了很久才決定進城到廠里找個工作,這樣以后就可以往家寄錢了,老太太和阿妹不用下地干活,日子過得舒舒服服的也終于有說得出去的緣由了,不用再擔心村里人懷疑了。
他當時去城里當學徒為的就是安身立命,讓家里生活變好有一個依據,一開始還真的不是為了錢才去的,只是后面沒想到正是因為他當初的這個決定,才會在后來讓一家子都進了城,過上了好日子,不過這些對于當時的他來說就是后話了。
雖然喬秋生從老太太去世到一家子都進了城這十多年來,都一直沒有去探尋老太太留下的那筆遺產。
但經過五三年那件事,他也最終知道了老太太留下的是什么,當時阿妹也沒瞞著他,直接跟他商量的。
那是張取款憑證,各個銀行都有,這些喬秋生是早就已經知道的,所以他看著梳妝盒里的那些取款憑證問道“這些不都已經沒用了嗎”
喬秋生這話也是有緣由的。在建國之后,國家接管了幾乎所有的銀行錢莊,一九五三年就開始了銀錢業的存款清償工作,在解放前把錢存到各大銀行錢莊的,辦理登記手續,可以進行給付,雖然因為前些年幣值下降以及存款的年日最終取出的存款會有些折扣,不過大概也就在八折左右,存款損失并不大,當然這也是建立在銀行合法性的基礎之上的。
喬竹芳小時候也是出身富貴人家,父親是個富商,也有些家產,只不過在她六七歲的時候,父親路上因為混戰槍擊遇害,她娘為了躲避那些貪婪族人的迫害,就帶著她千里迢迢的跨省逃家了,改名易姓,連戶籍都改變了。
走得匆忙,大部分家產都舍去了,包裹里只藏了一些不顯眼的金銀首飾,然后來到何家村這邊重新生活。
這也是無奈之舉,當時她們就只有母女倆外加一個嬤嬤,三個女流之輩,東西帶得太多,最后估計也守不住,再加上“兵貴神速”,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那些族人就要過來接手家產,除去她們母女倆了,她娘也實在沒時間在家里細細搜羅。
而一路帶到何家村的那點金銀首飾,拿出了一些不顯眼的換了錢,蓋了房子,之后就用于生活了,剩下的一些就成了喬竹芳她的嫁妝,也并不算多,比起她小時候家里的家產,可以說是九牛一毛,只不過對于已經和她娘一起千里逃家改名易姓對她來說,這些已經是全部了,到現在還一直藏在箱底,從來沒有拿出去過。
她娘也一直記得樹大招風的道理,日子要是過得太好了,肯定會惹出事端來的,誰能賭得了人心呢所以那些年家里一直很低調,別人日子艱難的時候,她家也差不多,當然私底下的生活水平到底也是好一點的,不過也有限,用的一直都是當初帶過來的那點財產。
只不過身邊就只有這點財產,并不代表這些就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