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指望金石浩會中文,還不如將其改為是直接跟東北朝鮮族往來,這樣的背景才是最合理的。
在莫琳的解釋下,元導倒也同意將池東哲女兒最后被販賣的地點改為東北,可是
“不過是一個場景罷了,為什么非得要把劇組拉到東北拍攝”他不能理解為什么要再增加這一筆拍攝支出。
莫琳差點忍不住翻了個白眼,“我們的眼光不能只放在韓國市場,得放到華夏市場才行,如果這部戲在華夏能上映,賺的可是韓國的好幾倍。”
“而這一場戲雖小,只要稍微了解一下東北的,看到這一幕都會很出戲的,而且我們只要安排妥當,這場戲的花費也不會太高。”
做人要往錢看,該省則省,但該花的還是要花的,莫琳估算了一把,這一場戲只有二個主角,只要孔瀏,和飾演他女兒的小女孩,再加上導演和少數幾個拍攝人員飛過去就夠了。
至于器材方面可以直接在當地租借,就連龍套也可以跟當地大學來個產教合作,錢也省了,何樂而不為呢。
莫琳建議道“其實連孔瀏在朝鮮的一些戲份也能在東北演,怎么說那里離朝鮮最近,環境差不多,總比隨便找一處荒山好些。”
雖然不知道朝鮮的特工家屬的居住條件,但絕對不是居住在荒山野嶺的啊又不是拍文藝片,搞的四不像做啥。
這樣一來,去的人又多了一個飾演孔瀏老婆的女演員,元導猶豫許久,最后道“要是你能把拍攝地點、協助拍攝人員搞定,我們就飛東北實地拍攝”
能實地取景自然是比他原先安排的景要好,但問題是在花費,他這部戲里有不少大場面,花費太高的話,他可撐不住。
莫琳一口就答應了,“成”
雖然莫琳的人脈廣,廣告置入的事情不過跟幾位哥哥、姐姐打了幾通電話便確定了意向,不過要將一行人在東北具體拍攝細節安排到位,光靠幾通電話是做不到的。
橫豎她不需要做什么前期的訓練,便干脆直接去一趟東北,去當地直接面對面談是最方便也不過。
對于莫琳一個人去東北的事情,無論是元導還是孔瀏都極為不放心。
雖然莫琳很能干,不過短短幾天便談妥了三條廣告置入,可見其本事,但再怎么的始終是個剛成年的少女,讓這么一個剛成年的少女自己飛去東北談事情,無論是誰都不放心。
元導另外再安排了另外一位導演助理陪著去,而孔瀏嗎他直接跟元導請假,想跟著莫琳一起過去。
孔瀏的理由也是實打實的,“如果要談投資的話,還是有電影男主在旁邊,比較能說服投資商吧”
這也是業界的潛規則了,一般像這種投資酒局,男女主角都會作陪,也是給投資商打個強心針。
元導沉吟一回,“你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