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琳長于眾人的,便是她的計算機技術,她寫a的本事大伙是都知道,即使是樸贊有、黃導私底下也在偷偷學著怎么使用她的a呢,畢竟大半韓國電影圈都用,他們要是不用,可就落伍了。
不過莫琳竟然還能利用計算機調色,甚至能把數字調出膠片感,這份本事大伙都沒想到,除了已經見識過,老神在在的樸導之外,不少導演都湊上前去詢問了。
正如樸導先前所說的,當莫琳這部電影出世之后,她就再也不僅僅只是一個女演員又或著樸勳正的小徒弟,而是真真正正已經踏進忠武路的導演了。
電影乍看之下似乎胡鬧,但沒有人能否認導演對電影的熱愛,更別提那幾乎劃時代的調色方法,就憑這一點,無論這部電影的成績如何,莫琳已經是忠武路上的導演,沒有人可以忽略她的存在。
三大的經紀人對莫琳劃時代的技術沒興趣,更是好奇莫琳這部電影要怎么賣三大中有眼光的人不少,大伙都看得出來這部電影的確是不錯,更難得的是很明顯這部電影的成本很低,無論怎么看,絕對會小賺一筆。
本來大伙想著莫琳是新人,直接了當的要求買斷,不但是買斷電影,甚至連版權都一起買斷,不過這話才提出來,馬上就樸導打臉了。
樸導不客氣的說道“真當我們家莫琳是新人了,你也不瞧瞧孩子背后有誰”
不說他樸勳正的徒弟的名頭了,人家生父鄭雨成還活著呢,會是個缺錢的嗎
鄭雨成立馬站到莫琳身后,給自家女兒撐場子,不過樸導一把把鄭雨成推開,表示這種事情,他們幾個來談就好了。
做為導演,和發行公司吵、和制片公司吵架都是常事了,而且導演們也是會抱團的,不只是樸導,就連柳導、金導,甚至是樸贊有,全都幫著莫琳說話。
且不說導演一定偏著導演,就莫琳那一手把數字調出膠片效果的調色小程式也值得他們事先投資,畢竟這效果實在太讓人驚艷了,雖然廢計算機也花時間,不過一部電影的制作流程少說要好幾年,他們也不差那一點時間。
說實話,哪怕莫琳的生父是鄭雨成,三大發行公司也不過是猶豫了一下,真沒多大在意,畢竟演員的地位再高,也不能和發行公司相比,不過這么多導演都幫著說話了,他們總得給這些導演一點面子。
幾方商量之下,最后還是ne拿下了這部電影,以業界標準略高一點的分成比例發行這部電影,也就是制片方36、發行方16、放映方48的比例分成,版權仍然歸莫琳所有,雖然沒占到便宜,不過誰都沒吃虧。
三大的經紀人的確是有眼光的,不過即使是他們,也絕對想不到這部電影最后的火熱程度,事后后悔的捶胸頓足,這是后話,暫且不提。
幾個人不但喬好了分成比例,甚至連上映時間都大致說定了,畢竟攝影機不要停這部電影的完成度很高,而且完全不需要后期制作便可以直接拿出去放了,正巧暑假又快到了,這么一部合家歡的電影,自然是極適合暑假時期播放。
聽到此處,韓導不著痕跡的微微松了口氣,他的觀相在后期制作中,如無意外,也是今年九月上映,說實話,他還真不想對上小姑娘的新電影,雖然類型不同,合家歡的電影看的人也比較多,可萬一要是在票房上輸了,他的臉往那放呢。
雖然試映會結束了,但幾位導演還湊在莫琳身邊,想了解她的調色小程式,特別是樸贊有,他是以畫面構圖感而聞名的導演,對色彩最是敏感,色彩感對他很重要。
他很看重小姐這部電影,為了將電影的色彩調到最飽合的程度,他本來是打算一部份用膠片拍攝,一部份再用數字拍攝。
可如今有了莫琳的程式,他大可以全都用數字拍攝,部份再轉膠片化即可,如此一來,成本便節省了不少。
而且不只如此,膠片拍攝的最大問題就是不能即看即攝,數字拍攝可以馬上看出效果,當場修改重新拍攝,但膠片不行。
在沒沖洗出來之前,沒有人知道膠片拍攝出來的效果,每一次的拍攝都是一場豪賭,如果有這個小程式,他們也可以適時的調整,減少之后補拍的次數。
不只是樸贊有想知道莫琳是怎么做到的,就連黃導也很好奇,和其他目前手頭沒有電影要拍攝的導演不同,他的奇怪的她即將拍攝,而且奇怪的她是溫馨的喜劇片,非常需要這種膠片的溫暖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