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塘村在處理程玉衡這場鬧劇的時候,外面的天地其實也在悄然發生了巨變。
起因還是幾年下來的狂熱運動已經完全變了味道,城市里面的喊口號的年輕人已經成了當下的災難,必須要控制了,所以他們要下鄉了。
即便上塘村這邊附近還處在地震當中,但是也不可能阻擋外面的潮流,該涌進來的所謂的知青還是涌進來了。
那時候都快十二月了。
上塘村這邊最近也越來越冷,時常哩哩啦啦地下著雨,大家伙私下里都說今年的冬天可能要比往年冷呢。
改了名字的楊朝昕最近在村里面的待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不僅村里擔心她一個小姑娘過冬的情況,村里面有些心軟又比較殷實大方的人家也陸陸續續給她送了點防寒用到的東西。
程靜淞他們也給她再一次送了衣裳。
村里面還問她要不要搬家換地方住之類的,畢竟她現在住的還算是方老三和湘云的屋子。
楊朝昕想了想最終還是拒絕了。
方老三和湘云雖然對她不好,但是對他們自己卻是不錯的,所以這里的屋子蓋的也不錯,雖然只是土坯房,但是并沒有多少損壞的地方。
所以住著絕對沒有任何的問題。
但要是她搬家的話,村里面肯定還要給她蓋房子。
現在大家可能看她可憐,所以愿意伸手幫她一下。
可她也清楚這個前提是不能侵占他們太多的利益,不然最終只會適得其反。
村里面也沒強求。
但也就是這件事才剛剛過去沒兩天,徐建軍和盧支書就一臉懵逼地接到了所謂的去公社領知青的事情。
其實程建功早就知道這件事了,畢竟他如今還經常往外跑。
但他這次并沒有像之前一樣提前和徐建軍以及盧支書通氣。
因為他不認為這件事有多大,另外也是這兩人這幾年也經歷不少事兒了,他不覺得自己還應該事事都提醒他們去做預防。
所以,這一次的徐建軍和盧支書就和其他村的干部一樣兩眼茫然的接到了所謂的知青下鄉的事情。
美其名曰他們是下鄉幫忙搞建設的。
現在的鄉下人還對著所謂的城里人有一層天然的高高在上的濾鏡,更別說這些小年輕還是所謂的知識分子,就更讓好些村干部們立馬緊張了起來。
但盧支書和徐建軍一個本來就是大學生,一個也是高中生,這些年也沒少經歷事兒,所以到還比其他人穩得住。
可等見到他們村比別的村一下子多出來一倍的知青后,倆人就有些不理解了。
并且現在正好是嚴冬,這些人看著都干干凈凈的,身上也沒帶兩件行李,該不會要村里面給他們糧食吧
徐建軍直接開口問道“為什么我們村子要比別的村子多一倍的人啊還有,這么對人一下子來我們村子,那到底要怎么安排啊他們吃的,住的,這些也是我們村子負責”
本來么,周圍的其他村子的領導們原本在聽到楊主任他們說什么外面城市的知識青年下鄉來幫助他們搞建設的時候,他們還是很高興的。
畢竟上塘村如今的日子能過的這么紅火,幾乎人人家有余糧,有存款,可不就離不開程建功這個人么。
所以,他們當時的第一想法就是外面這些大城市來的人說不定也能像程建功那樣有本事呢。
或者就算比不上程建功,但是幾個加起來總可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