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上確實有了相關的報道,但是并沒有交代太多,只是給那些人順勢安排了壞分子的名號,具體的事情卻并沒有寫清楚。
程靜淞他們看了下就不感興趣了。
反正事情都已經徹底結束了,具體細節知不知道也沒什么關系了。
同樣是在報紙出來后不久,村里面又來了很久沒見的人。
最早跟著程建功一起來這邊調查的紀組長。
他是來找程建功的,想讓程建功當干部,因為這次的調查扯出來太多的人,即便這邊傷動的沒有其他地方大,但是也十分的缺人手。
可是他第一次過來的時候就從徐建軍他們嘴里知道程建功對當官不感興趣,后來程建功自己也說過,加上那時候他也忙,這件事就算了。
但現在,他還是覺得放著程建功這樣一個有能耐有手腕的人不用實在太可惜了,所以就又親自來了一趟,找程建功談一談。
程建功還是不愿意。
畢竟好不容易消停了,他也只想安穩地過自己的日子,順便沒事兒的時候再搞點小研究,不比當干部管這個管那個輕松多了。
但是紀組長卻是和程建功聊起了之前來村里面的那些下放的壞分子,暗示他要是想要庇護住這些人,最好還是把這邊控制在自己的手里面最合適。
并且還說他們公社因為幸存的干部最多,所以很快就會有一些人調走,安排到其他公社,就連楊主任也會調到縣城,所以程建功只要點頭,就是他們井沿鎮的公社主任。
可以說即便程建功身上還有個廠長的名號,也算是干部,但這樣也依舊是越級跳。
楊主任那個人雖然有時候有些圓滑,但其實是個好干部,也能壓制住一些人。
但如果他調走了,那這邊升上來的領導就還真不好說了。
程建功最終左思右想,考慮到紀組長說的也有些道理,選擇答應了下來。
而另一邊,盧支書也在面臨著一個選擇。
因為縣城現在空缺了一些職位,所以他的父母幫他活動了一下,他有希望調回縣城工作。
這樣一來也可以順勢解決他的人生大事兒了。
可盧支書有些遲疑。
他在這邊工作了幾年,有感情,不舍得走是一方面。
另一個原因就是當初他還答應程建功考慮接管養豬場的事情,而且他本人的性格也其實不太適合太復雜的官場,所以他就很糾結。
但是等他知道程建功要當他們公社的主任后,盧支書最終還是覺得跟著程建功比任何人都能學到東西,還是決定留下來。
當然了,他也免不了和父母鬧了一場。
而有關于閆橋那些人的住所安排也在這個時候順勢開會說了。
村里面的人的反應和徐建軍當初預料的差不多,都不在乎那邊到底住不住人,隨便村里面安排,只要不讓他們過去住就好了。
而知青那邊也開口說了不敢過去住,最終順利安排上了閆橋他們。
并且還因為閆橋他們現在住的地方在外人的眼中很不好,所以不少人都自發減少了和他們的接觸,也算是在讓他們能順利安身的基礎上有了個免打擾的環境。
而通過這段時間門,村里面也大概了解了他們,知道他們所有人都無害后,就按照他們原來的職業,給他們安排了不同的崗位。,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