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來說,當又一年的最忙時候過去,便又是各地婚嫁這種人生大事開始的時候。
上塘村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大家伙手里有了錢,那自然也舍得花了。
很多人就開始陸陸續續地蓋起了磚瓦房,吃的、穿的、用的等等也越來越和其他村子拉開了差距。
尤其是上塘村還有一個學校,這周邊村子的孩子都在那里上學。
前幾年的時候,上塘村這邊雖然賺了錢,但是大家還沒養成大方的消費習慣,所以上塘村的孩子和別的村子的孩子之間的差距也就沒那么大。
但隨著時間慢慢的推移,越來越有錢的人總會舍得花,尤其是花在孩子的身上。
因此,也慢慢將上塘村的孩子和其他村的孩子形成了兩個方陣。
孩子們也是有攀比心的。
為什么上塘村的小孩都可以穿新衣裳,可以吃好吃的,可以天天和牛奶,可以時不時有糖果點心吃
為什么他們就什么都沒有,穿的破,吃的也不好
為什么他們不是上塘村的小孩
為什么
一個小孩也就算了,但是當幾個村的小孩子們都這樣念念叨叨,羨慕上塘村的小孩,想去上塘村過日子的時候,就形成了一種不小的陣仗。
這些家長們能做的也不多,只能把壓力給到了自己村的干部上面,問為什么他們這些領導不能像上塘村的領導一樣帶著全村致富。
這些領導們也雞賊地把矛頭指向程建功,說上塘村之所以能發展起來就是程建功的功勞,他們又沒那么大的本事,而程建功又不幫忙。
就這些小動作還真的稍微掀起了一點點的水花,但程建功的反應也依舊直白的很,直接就拿之前那幾個村子的養豬場說事兒。
“我說的話你們不聽,你們叫我怎么辦,我總不能天天盯著你們吧”
“上塘村能賺錢那是因為他們聽話,他們愿意下功夫去做,但是你們呢,我都已經讓上塘村那邊把飯碗遞到你們的嘴邊了,你們甚至都不用自己摸索怎么養豬,只要跟著上塘村學就好了,但是你們呢,你們不吃啊,你叫我怎么辦,掰開嘴一個個喂你們”
“我有那個閑工夫,不如再想想如何讓上塘村那邊發展的更快點來的實際,畢竟他們一個村子一年的效益抵得上你們幾個村子加起來好幾年,我為什么要舍近求遠呢。”
程建功劈里啪啦的反擊同樣引起了不小的水花。
尤其是當一些普通的社員們知道了事情的關鍵點在于那些曾經去過上塘村學習但回來后依舊不好好養豬,甚至還和程建功耍無賴的人身上后,很多人立馬就炸毛了。
很平常的一個原因。
這些村里面的養豬場的員工不是別的,都是一些領導的親戚們。
就像是上塘村之前建學校的時候,這些人也曾撒潑耍賴從上塘村要了老師的名額,想要拿回去安排給自己的親友一樣。
只是當時上塘村這件堅持了要每個學期都給老師們進行考核,能者上,弱者下,所以那些人才稍微收斂了一些,沒隨便送一些水貨進來。
可是上塘村這邊可管不了他們這些村子的養豬場到底怎么辦,員工要怎么選,自然是緊著自己家的人安排了。
況且這些人也確實沒從心里把養豬當一個正經的工作,認為自己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經驗足夠,根本不理會上塘村的那一套理論。
更何況上塘村養豬的那一套理論實在是太復雜了,就不說每天給豬洗澡,注意衛生這些了,豬食啥的還要煮熟,還要進行營養搭配,還這個那個的,他們自然不愿意堅持。
就這么的,即便學了也沒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