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她也可以借,可這個畢竟不是長久的法子,因為讀完初中還有高中呢。
她總不能接下來的幾年什么都不做,就一直埋頭讀書吧。
到時候村里面的人的唾沫都能將她淹死了。
更何況徐如月這么大年紀了都能一邊工作一邊堅持學習,她自認為自己也可以。
剛好她也從程靜淞那里知道她接下來還會繼續給徐如月補習初高中的知識,所以就順便問她能不能也一起補習,程靜淞也答應了。
所以,楊朝昕也從程靜淞的上學小團體中暫時脫離了。
而因為公社這邊還沒有初中,所以他們還要去縣城讀初中。
因此,程靜淞他們兄妹就開始了平時住校,休息的時候坐著程定坤的自行車回家的日常。
礙于當下還處在革命時期,程靜淞剛剛開學沒多久就感受到了縣城的教學以及學習的風氣并不好,認真讀書的人也少。
所以課堂上的時間真的特別的自由,唯一一點讓他們覺得難受的就是晚上睡覺的時候要和好幾十個人住在大通鋪。
當下這個年代主打的就是一個勤勞苦干和窮,但是程靜淞他們三兄妹從來了這邊后就沒吃過苦,真的有些受不了這樣是住宿生活。
他們兩個小姑娘還好一些,沒事兒還能一起說說話。
但程定坤就不一樣了。
他本來長的就扎眼,對待外人的時候又冷清清的,有時候看著就不討喜,他也沒辦法和一些不想干的人處好關系。
甚至都才開學沒多久,程靜淞就聽到了很多人私下里吐槽他的。
畢竟這年月的人讀書的年紀普遍的偏大,所以像十六七八這個年紀讀初中是很正常的。
而這個年紀也是很多人開始關注異性的時候。
程定坤就很容易成了女生眼中的焦點,男生眼中的怪胎。
為了他們能在將來幾年的初高中生涯中過的舒服一些,也為了減少學校那邊的一些麻煩,程靜淞他們干脆和學校重新申請的走讀,然后在縣城租了房子住。
因為實在要生活好幾年,所以程定坤還第一時間在這里布了個陣法。
然后,頭一回面對三個孩子集體離家的徐如月實在擔心的慌,加上他們又不住學校了,而是自己住外面,她實在是怕他們吃不好睡不好的,還專門抽時間過來看了看,還幫著把院子給開墾了一番,幫他們給種上了菜不說,每個星期回家后,還給他們帶上大量的肉和蛋等等。
就差要把家里面的冰箱讓他們給搬過來了。
說真的,要不是程斯年有空間,那么多東西是真不好放。
程靜淞以前看小說或者別的有關于這個時代的歷史的時候,了解的都是這個時候的教育制度都是五加二加二的政策。
但是等她親自讀了初中以后,才知道不是的。
他們這邊實行的依舊是五加三加三的制度。
程靜淞也不知道自己是從哪里看到的一句話,但大致的意思還記得。
就是學年制的減少本身就是運動的產物,越亂就表示越在革命,學制和教育制度破壞的越徹底,就表示你革命的月徹底。
而這邊剛亂起來沒多久就被程建功召來了省城的調查組,之后的幾年本來應該是特別亂的時候,這里還在被調查,所以相對的運動就沒那么激烈,教育方面也就沒有受到太大的沖擊。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現在運動的風潮已經落到了低點,這邊的干部又幾乎大換血,也沒人在這個時候繼續搞天搞地,免得再來一次之前的大地震事件。
總之就是程靜淞他們現在要歷經正常的六年初高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