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李氏聽完何保忠的話以后,十分平靜淡然地磕頭謝恩。
送走了人,見金嬤嬤一臉擔憂,便拍了拍她的手“姆媽不必慌亂,我最了解太子爺,便是為了我失去的那個孩子,他也不會厭了我。何況,太子爺猜到了又如何,我們什么都沒做,都是楊格格咎由自取罷了。”
太子爺這個人,護短又念舊,且最看重忠心二字。
李氏自打入了毓慶宮,除了景仁宮和僖嬪住的儲秀宮,從不多結交其他妃嬪,尤其惠妃,更是敬而遠之。
楊格格的來歷她略知一二,若她是楊格格,必然在入東宮后就跟延禧宮撕扯清楚,就算要往來,也得隱秘之極,決不能叫人知道。
康海柱背后替延禧宮遞了幾回消息,李氏不知道,也不去打聽,反正有凌嬤嬤緊盯著,想來楊格格手上也沒什么能威脅太子的消息。
太子爺為什么讓凌嬤嬤管著前院,還不是為了多一雙眼睛看著后院毓慶宮里的事情只有他懶得知道的,沒有能瞞得過他的,所以李氏對付楊格格的這些手段也沒想著瞞。
她光明正大,她做了什么她不過是太知道人心是怎么一回事罷了。
楊格格這樣自視甚高的姑娘,每年選秀都海了去了,以為還是在家里當千金大小姐的時候呢,兩淮鹽運史多么了不起啊,想來不僅在家里,就是兩淮的世家姑娘都得捧著她,她規矩明面上學得好,卻沒學到心里頭去。
她看不上程格格是小官之女,但程格格就比她聰明多了,至少識時務。
何保忠前腳剛從楊格格院子出來,李氏就聽見了夜色里傳來一聲聲哭聲,她早已穿戴齊整,端坐在堂屋,靜靜等著何保忠過來。
她一點也不慌亂,就像當初她與林格格兩敗俱傷,但最終還是她贏了。
林格格當初多么風光呀,還總拿著自己與太子爺青梅竹馬一塊兒長大說事兒,以為太子爺在乎那點情分,她可真是太可笑了,一個伺候茶水的宮女,使了點伎倆爬上太子爺的床就真以為自己是主子了
最終不也落得出宮養病的下場么。
她是太子的側福晉,只要她沒踩著太子的底線,這點子姬妾間的爭風吃醋,太子爺不會放在心上,依然會給她尊重。
果然,不過讓她抄經靜心罷了,既然太子爺都發話了,她自要好好抄。
李氏讓春澗明日一大早就替她去內務府多領一些筆墨紙張來,要上好的“這是我替太子爺給佟額娘的孝心,不能怠慢。”
金嬤嬤出去了一趟,回來就帶來了楊格格那邊的“訓誡”內容。
李氏聽完就放心了,舒舒服服地燙了腳睡下。
她曾斷言楊格格乃廯疥之疾,如今也印證了不過借一只貓、一個梳頭太監,就讓楊格格翻不了身了。
太子爺說話也真夠刻薄尖酸的,要是臉皮薄一點的,在聽到那句“去大阿哥府上當格格”就能當場上吊自盡。
而程格格,卻是她看走了眼李氏也不得不感嘆,這福氣,她比不了。
不過人的福氣也是有限的,李氏躺在床上盤算著,太子爺正寵她,就讓她好好享受些時日,最好能有了身子,那她下的這盤棋,就能再進一步、再落一子。
孩子啊,你不要額娘了,但額娘總是想你的。
當初是額娘沒保護好你,是額娘無能。
你再來看看額娘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