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不知道她心里念頭已如脫韁野馬般,連到時候要將他如何拆吃入腹醬樣釀樣都想好了,他松開阿婉時就見她眼眸如水,像盛著濛濛細雨,臉頰鼻頭也微微發紅。
他還以為是抬旗之事讓她感激涕零,便捏了捏她臉頰,笑道:“高興吧,以后你和程家都再不會被人瞧不起了。”
程婉蘊還在內心對著太子爺幻想出來的肌肉斯哈斯哈,猛地又轉到抬旗一事,都有些回不過神,但這確實是個大事兒,她一下就將腦海里不能細說的場面先揮之腦后,連忙小心地問:“皇上怎么想著給程家抬旗啊”
程婉蘊覺得太神奇了。
要知道,抬旗之制雖早有先例,但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尤其她家是從漢軍旗直接抬入滿洲旗,更是難事。想當初身為和碩額駙的石華善太子妃的祖父曾在吳三桂反清時,授安南將軍奉命守鎮江,他曾經上書求康熙給石家抬旗,稱石家本姓瓜爾佳氏,前朝時才改漢姓石,求皇上恢復石家祖上的旗人身份,康熙都沒同意。
太子妃家都沒抬旗,她抬旗會不會太打眼了啊程婉蘊頭一個想得就是這個。
胤礽卻冷笑:“石家抬旗想都別想。”
程婉蘊對歷史不熟悉,因此不知道康熙不肯為石家抬旗真實原因在于在平吳三桂時,石華善被康熙改授定南將軍,率部與簡親王一起進軍江西,石華善部守在茶陵,但吳三桂用兵詭秘,派兵連夜繞過簡親王的大軍偷襲永興,兵急如火,康熙在京里與大陳們晝夜不眠研判局勢,跑死了數匹馬八百里加急命簡親王進守茶陵,而令石華善急救永興。
胤礽是知道這件事的,他當初因定了石氏,特意去將石家祖孫三代查了個清清楚楚,當時簡親王暴跳如雷的軍報折子上赫然寫著“華善不敢進”,反而率部死守茶陵,從而令吳三桂一鼓作氣攻下永興。康熙在京城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出天,直接臨陣換將:“上切責之,解將軍印。”
后來吳三桂平了,論罪時,康熙念在郡主的面子上,寬之。
要不是石華善這個犬父生了虎子,包括石文柄在內的三個兒子都很能打,先后鎮守云南、福州,幫著施瑯收苔灣,后來又在剿倭寇時立下大功,總算洗刷了那次延誤軍機的大罪,而康熙用朝臣還算寬松,又正好需要石家這與滿漢都有干系的家族,這石家的將來還不知如何呢。
更何況,石家祖上在前明時為求高官厚祿愿意舍棄自己滿人的姓氏,因為只有當漢臣才能得到重用、能執掌兵權,而到了大清,又不愿做漢民了,要當回滿人來。
這實際上也無可厚非,想要家族存續下來,想要活下來并沒有錯,一朝天子一朝臣,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為國捐軀赴國難的。
但當時胤礽還年輕,他不喜歡這樣“識時務”的妻族,知道這些事以后,更生氣了,一直想不通皇阿瑪為何非要把石家塞給他哪怕為了彌合滿漢,就沒有別的選擇了嗎帶著幾分賭氣,哪怕那時候石氏已經進京侯嫁,胤礽也權當做不知道,從不讓僖嬪召見石家內命婦,也不讓赫舍里氏和石家結交,康熙只好替兒子做做面子,年年都賞賜石家。
胤礽想到這兒,更加想到夢中他一被廢,石家兄弟就改投老八,忽然也能理解了這么細論起來,這是石家祖宗上頭就傳下來的。若是日后大清沒了,恐怕石家也能好好效忠下一個王朝。
就沖這個,康熙再寬容,即便為了他這個太子,也是不會為石家抬旗的,他以前不會,之后更不會。
程婉蘊聽完之后比較吃驚的是太子爺對石家的態度,好像很不喜歡啊居然將石家以往不大光彩的事就這樣告訴自己了
她一時不知該感慨太子爺對她的信任,還是該感慨石家好像真的有一點點委屈了太子爺了。當時康熙到底咋想的呢
哪怕來自后世,知道歷史大概走向,也看過很多清宮劇之類的分析,程婉蘊還是鬧不明白。
“對了,你祖父是做什么的”胤礽忽然又想起抬旗也得挑吉日、命大學士宣旨,旨意里定然要寫程家至少三代的“光輝事跡”,用溢美之詞好生夸一夸家族淵源,但程家的祖上是做什么的這還真不知道,胤礽只知道阿婉的祖父早死,祖母前頭幾個孩子也都夭折的夭折、逃難離散身死的也有,就剩了程世福這個幼子,所以程家幾乎只能追溯到程世福就斷了,因其為寒門出身,恐怕連家譜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