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娘,為什么我也要跟萊先生學算學吶”
隆冬時節,佛爾果春愁眉苦臉地趴在炕桌上,面前是一張張方形的西洋數字符號卡紙,三歲多的她今天的任務是記住并學會辨認010的阿拉伯數字,這是萊布尼茨被聘請為宮廷算學講師后為弘晉這個歲數的小皇孫專門定制的數學啟蒙作業。
與妹妹并肩而坐的弘晉也睜著大眼睛也抗議“哥哥們都是六歲才進學”
“因為萊先生是大才,你們能得他啟蒙,是一生之幸。”在這兒上程婉蘊沒有半分容情可講,用手點了點桌上的卡紙,“不許偷懶,好生繼續學。”
兩個小崽頓時垮了臉,小太監們輪流舉起數字讓他們辨認,屋子里接連響起有氣無力的應答聲。
不僅是弘晉、佛爾果春,程婉蘊從木蘭回來后,便毫不客氣地要求女兒們也要學習與“萊先生”有關的所有課業。
阿拉伯數字在十七世紀已有了廣泛的應用,雖然元明時期阿拉伯數字就已經傳入華夏,但卻要在清末民國時期才開始使用這一簡潔的數學符號,如今也開始參與大航海時代最后角逐的大清,仿佛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很多事情都開始改變。
也有很多事情充滿了遺憾,格爾芬帶回來的那些科學書籍,終究還是都被康熙封存在宮廷藏書閣之中,即便他是一位精通算學、喜愛西洋文化的皇帝,他仍然為了穩固皇權統治而做出了選擇。
但幸好,他允許皇子皇孫讀那些書“開拓眼界”,就像他曾允許皇子們閱讀明史“以史為鑒”一般,康熙終究沒能看透科學的力量,他甚至覺著自己無比開明,連“旁門左道”也愿意兒孫涉獵。
哪怕他知道萊布尼茨是個難得的人才。
當接見萊布尼茨時,康熙聽說他不僅精通各國法律、語言、算學,還會制作各式各樣的機器,不僅設計了一臺能自動計算算學的機器,還發明了能用風力驅動的螺旋槳、能在礦井里抽水的水泵,可以采礦石的采礦機、將海水過濾成淡水的機器、鐘表、還正在設計一種利用蒸汽驅動的機器。
在他來到華夏之前,還自學了漢字,翻譯了易經,而易經八卦甚至是他發明二進制數學的靈感來源,他對康熙說“尊敬的陛下,易經中的陰陽二進制是數學和邏輯的奇跡。”
饒是康熙登臨帝王四十余年,也未曾見過此等賢才,后來聽聞他在歐羅巴因與另一位大才先后發明了算學里一種厲害的算法而被一直被排擠、郁郁不得志,頓時就親切地拉住了他的手,請他留在華夏常住,并請他將家人也一并接來。
一頭小綿羊黑色卷發的萊布尼茨用清晰、標準的漢語溫言拒絕了“尊敬的皇帝陛下,我愿留在華夏一段時日,但我也必須回到柏林,因為我在柏林科學院擔任院長,我不能丟下我的學生。”
那是他好不容易才說服腓特烈三世才成立的科學院,也是他最后的心血與希望。
八年前,英吉利宣布牛頓是微積分的第一發明人,皇家學會還特意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調查他與牛頓有關微積分的爭端,并發布公告否定了他的所有成果,萊布尼茨從此受到英吉利乃至歐羅巴所有學者的冷遇,但他仍舊沒有怨恨牛頓在他請求腓特烈三世設立科學院時,腓特烈三世看笑話一般問他對牛頓有何看法,萊布尼茨回答道“在從世界開始到牛頓生活的時代的全部數學中,牛頓的工作超過了一半。”
腓特烈三世因此才對萊布尼茨刮目相看,同意設立科學院,還讓他擔任首任院長。
萊布尼茨或許待不了多久就要回去了,因此程婉蘊很有種時不我待的感覺,她想讓她身邊這幾個孩子都跟緊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能多學一點是一點,這樣如同太陽般明亮的學者不是華夏人,但他的光芒若能短暫地照耀到這些孩子身上,或許那點皮毛也能受用終身了。